張曉丹
[摘 要]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有著區別于普通常規在校生的特殊經歷。從軍營回歸校園后,我們思政工作者如何做好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放大他們的優勢,引導他們盡快重新適應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退伍復學;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群體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4-0122-02
2001年,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從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意味著高校范圍內向廣大在校生征兵工作的開始。據統計,從2003年至2013年,每年都有相當部分的退伍大學生返回校園,占在校生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做好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擺在我們廣大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任。
一、加強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退伍復學大學生是2003年以來活躍在大學校園的一個特殊群體,且呈逐漸增長的趨勢,他們是在高校期間暫時中斷學業,但保留學籍的入伍參軍的大學生。服役后,這些大學生將重新回歸校園,可是他們面對曾經的校園卻是既熟悉又陌生。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是擺在近十年來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新領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隨之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退伍復學大學生區別于普通常規的在校大學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當把握其特點因材施教。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育人工作的主線。做好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樣一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針對根本,與時俱進,量體裁衣,探索一條適合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二)以人為本、人才培養的落實和體現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且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工作者應當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計出與之相配備的教育方式方法來適應學生們的需要。退伍復學大學生的特殊經歷也是他們成才的優勢所在,我們應當借助這個優勢在教育和培養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道路上推其前進。
(三)加強國防后續教育的本質要求
軍營是很多熱血大學生夢想的地方,很多學生對軍營有著不解的情結,他們夢想著自己能穿上軍裝,保家衛國,為國家奉獻青春和熱血。有過此經歷的學生國防觀念強烈,這當然得益于軍營的培養,那么退伍后學校自然就承接了繼續對其進行國防教育的使命,因此對退伍復學大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其國防教育的延續,同時也激勵更多在校的大學生積極投身于軍營,實現自身價值。
二、退伍復學大學生重返校園后存在的問題
(一)學業方面
在部隊,這些大學生士兵們不會接觸到在大學學習的一些理論課程。復學后,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他們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去參軍的學生中,學習成績以中下等學生居多,本來對于學習就不是游刃有余,復學后的學習就更是重重困難。他們當中,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普遍低于在校學生,有考研深造想法的也是少之又少。
(二)心理方面
退伍復學大學生往往在心理上有著很高的期待,認為自己有著與其他在校大學生與眾不同的特殊經歷,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好的發展和認可度。可是回歸校園的現實仿佛讓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和普通學生并無兩樣,頓時失落感產生,沒有了積極努力的方向。退伍復學大學生在部隊完全按照指令做事,行為規范有序,完全服從,因此在自主性上就稍顯得欠缺,缺乏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個性張揚的校園里默默無聞甚至完全被忽視。
(三)重視力度方面
對于退伍復學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高校普遍上并沒有將其當作思想政治工作中特殊的一個群體,像普通在校生一樣進行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懷,沒有看到他們渴望老師、學校關心的期待。這是令人遺憾的。我們不僅要給予退伍復學大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心,更要為其量體裁衣,引導其建立目標和職業規劃,讓其遠大理想和抱負得以實現。
(四)人際關系方面
退伍復學后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交往方面也會遇到困難,他們甚至要以新人的姿態面對新同學,有時感覺自己就是邊緣化的人,不能很好很快的融入這個新集體中。首先年齡上不同歲,感覺思想上有代溝,興趣愛好也不一樣;經歷的不同可能會產生思想上的不同,甚至價值觀上的不同,所以面對新同學諸多的個性思想,一時間難以接近;生活作息方面,退伍大學生已經習慣早睡早起,形成了一定的生物鐘,可是在校大學生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恰恰與其相反,所以相互融合是需要時間磨合的。
三、提升退伍復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徑
(一)落實政策,規劃方向
政府對在校大學生參軍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減免學費、專業調換、升學就業優先等等。可是這些政策如何真正落到實處?學生退伍復學后返校,學校應簡化一系列的辦事手續,為其順利復學和享受減免學費等開啟綠色通道。政策落實需要學校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以學生為本,各層級積極落實優撫政策。就業方面也是退伍復學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他們最希望自己的參軍經歷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有所幫助,因此為其建立職業生規劃尤為必要,我們應幫助其樹立職業目標和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消除其盲目和迷惘狀態。同時,要幫助他們解讀國家的優撫政策,讓他們明白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優待,例如升學深造,退伍大學生就會享有加分的優待;又如考取公務員,相應崗位也會優先錄取退伍大學生,鼓勵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二)學業幫扶,生活關懷
學習上,對退伍復學大學生會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幫扶工作,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最為重要。要鼓勵他們重拾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其自學的良好習慣;在新班級中指定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對其進行幫扶;實行學業預警機制,經常與任課老師了解其學習情況,在學習上若發現成績不合格或者成績不達標的情況,則要告知學生本人和家長引起重視,解決其學習困難。
生活上,關心與關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為直接的方式。大多數退伍大學生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學校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給其一定的生活補助,并幫其安排一些勤工助學的崗位,既能自力更生又能補貼生活。
做好輔導員教師的銜接工作。學生入伍前和退伍后往往會經歷兩位不同的輔導員教師,新輔導員對其不了解,原輔導員可能已經不帶這一批學生甚至不在這一崗位。建立入伍學生信息檔案,是前后輔導員交流工作的平臺。新輔導員可以從檔案中了解到該生入伍前的在校表現,以掌握第一手資料,便于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也要多給予退伍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解答他們的心理困惑和疑問,引導其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復學后嶄新的學習生活。
(三)給予關注,設立專項
復學回來的退伍大學生多數被安排在下兩屆的專業班級,有時宿舍也沒能被安排與現班級同學同住,所以與現班級同學交流機會較少,這樣就會造成面對入黨、評獎、助優等方面的群眾測評時顯得有失公平,這對退伍復學大學生要求進步的心理會有阻礙,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因此應設置退伍復學大學生專項的評獎評優,政策上向其傾斜,給予關懷,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遺忘的角落。
(四)搭建平臺,樹立榜樣
退伍復學大學生在自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可以教育和感染身邊的同學。他們與同學是同輩,而且更加成熟,他們的軍旅經歷更為他們增添了神秘色彩,同學對他們會有一定的信任感和敬佩感,因此我們引導好他們發揮朋輩教育的隱形功能會減少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的距離感。
退伍復學大學生在軍事上的某些領域會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所以在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術訓練方面,應盡量給其提供機會和平臺,發揮他們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另外,在征兵工作上,可讓其參與宣講會,向有志愿參軍的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參軍經歷,增加學生們的真實感。
鼓勵和培養退伍大學生擔任學生干部,因為他們經過專業訓練,有著很強烈的服從性和紀律性,在管理和組織學生方面會得心應手,因此我們應當多給他們提供擔任學生干部的機會,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 參 考 文 獻 ]
[1] 黨的十七大報告[Z].2007.
[2]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Z].2011.
[3] 李凱,王敏堅. 復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5).
[4] 李杰. 退伍復學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作用的機制研究[J].科教文化,2016(5).
[5] 計穎.復員大學生角色轉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