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摘 要:群眾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其中喜愛并學習古箏演奏的老人與日俱增。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研究了中老年人古箏演奏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期提高古箏演奏學習效果,滿足中老年人精神文化追求。
關鍵詞:現狀;態度;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94-01
古箏作為傳統的民族樂器,以其音色優美、樂曲旋律動聽、富含文化底蘊、易學上手快而獨步樂器之林,成為下至4歲孩童,上至耄耋老者都喜愛的樂器,成為首屈一指的選擇對象。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老齡化步伐加快,空巢老人增多,擁有充足的閑暇時間,中老年人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內容、質量、數量都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據一項關于老年人生活中興趣愛好的調查問卷顯示,老年人對精神文化需求占較大比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中老年人參與的文化娛樂,以群體活動為主,以身心健康和活躍精神生活為目的,滿足自身求知、求健、求樂、求新、求美、求異的需求。中老年人學習演奏古箏不同于孩童,目的比較輕松:或為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 或為陶冶情操, 或為自娛白樂, 或為完成兒時未能學習音樂的夢想……有些學習者在咨詢的時候就更關心多長時間能學會什么樂曲,或者是練習多長時間能“學會”。以為付出了學習時間就一定能功成名就。“未學走,先學飛”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習過程中也走了很多的彎路。“過分關注結果”這樣的學習態度問題存在的很普遍。
在學習過程中,中老年學員視奏較慢是比較明顯的問題。中老年人畢竟身體進入到衰退期,手指的靈活性和頭腦的反應速度等都不如孩童。現代醫學已證明:人的骨骼及腦垂體在20-26歲之間是處于半閉合半休眠狀態。26歲以后就處于全休眠狀態(即完全芥化)。所以中老年人手指的靈活性就欠缺一些。眼睛是人體頭部五官中最忙碌最活躍的部位,每天不但要眨眼大約10000次,還要頻繁地配合進行微笑、皺眉等面部表情活動,加上使用電腦、現代智能手機造成的用眼過度等后天因素,使得眼部容易提早出現老化。
古箏的學習不僅包括彈,還包括聽和理解。中老年朋友的學習態度一般比較主動, 聽課認真用心,模仿和理解能力較高,自我約束力也好,能夠保證練習時間。在主觀意愿上,學員都想一學就會,對自己要求尤其嚴格,只是過于急于求成。練習樂曲演奏時,速度不穩定,尤其表現在節奏型的變化使用。
二、解決方法
對于古箏的學習,大多習者的心態都是比較健康的,為的是得到良好的美育,在古樸高雅的音樂中陶冶情操。 “萬丈高樓平地起”,古箏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打好堅實的基礎, 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一點也馬虎不得。那些對古箏學習理解不透徹,抱著比較功利的心態和不正確的思想的古箏學習者,應該選擇權威的音樂資料視聽,形成準確的第一印象。認真閱讀樂譜加深印象,以較慢的速度,打著拍子唱譜,注意區分節奏型、指法符號,對速度標記、力度記號要特別加以留意。按照以上要求,從慢速到快速依次練習。每天最好要保證一個小時的練習,嚴格認真地做好每一點,耐心練習,持之以恒。必要時,停下進度分析原因,多做基礎方面的練習。凡事需要付出努力,學箏更是如此,雖然努力不一定能出成績,對于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學員來說,一定要以平常心對待,學箏要出成績,還關乎個人天賦條件,綜合素質等。最重要的是應有平和的心態,扎實地練好了基本功,練習過程中不盲目地求快求難。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練習要循序漸進。即使遇到瓶頸,只要正確面對,積極克服困難,每一次的克服都是一次質的飛躍,都將向前邁進一大步。要有一顆平常心,努力學箏不一定能出成績,但這種學習決不是無用功,對個人的總體素質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古箏基本功的練習單一枯燥,需要得到鼓勵和自我堅持。練習曲的使用方面建議選擇旋律感明顯的樂曲進行改編練習。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穩定的手型和指法的正確。比如右手基本指法:勾、托、抹、撮指,左手基本技術:顫音、滑音、按音。中老年人需要重點把握身體、頭、頸、腰、肩、手臂、手肘、手腕、手掌和手指的相對放松,注意動作要領,將力量集中到指尖,體會右手手指彈奏每一個指法時的瞬間爆發力,一旦感覺疲勞適時調整休息。要有意識地把速度放慢,加大力度,感受手指彈弦的距離感,找好彈弦的位置,控制音色。從慢速開始,把各指頭的能力練平均。練習基本功建議適量,不要一味貪多、貪快,中老年人身體個體差異較大,不可過度勞累。要達到理想的手指靈活度就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和經過科學地練習。手與眼睛合理配合,眼睛讀譜走在手的前面,大腦收到訊號立即指令手指彈奏,耳朵與眼睛再進行審核。這樣周而復始地反復練習,有利于樂曲的連貫性表達。而樂曲的情感表達,則需要我們多讀書了解樂曲的創作時代背景、作者要表現的情景和感受,多聽多看音頻視頻資料多模仿,適當結合自身的聯想、想象和理解進行表達。
總而言之,練習的過程是艱苦的,中老年人學習古箏要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出發,保持住興趣、勇于溝通、認真探求、勤加練習、樂于堅持、總結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一定能學好練好古箏。讓老年人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精神文化的創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享受者。
參考文獻:
[1]汪海燕.淺論中老年人學習古箏時的手眼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
[2]薛桂坤.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容忽視[N].三明日報,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