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童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根據形勢的新變化不斷進行創新,自覺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現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實現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超越,以創新求發展,構建起以“以學生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
一、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現實意義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在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高職大學生思想特征的基礎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相符合,對于促進高職大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有了切實可行并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其實效性才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因而,創新教育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條件。近幾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從目前高職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方面來看,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需要教育者站在時代的高度,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重新審視,改進和完善傳統的教育方法,創立更多適應于高職大學生發展的新型教育方法,這將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有利于促進高職大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還存在很多不和諧的發展狀況,主要體現為思維活躍但辨別力差、動手能力較強但理論知識基礎薄弱、交往能力較強但心理素質較差、依賴父母但不知感恩、懷揣遠大的理想卻不知如何實現、政治主體意識強烈但政治信念不堅定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注重高職大學生的個體需求,比如,針對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的現象,教育者可運用心理咨詢法、情感教育法等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切實為高職大學生解決思想上遇到的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質等等。運用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會使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其它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高職大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 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求高職院校在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行批判的繼承,充分注重人的因素,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以便實現引導人、團結人、鼓勵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都要盡可能地從高職大學生思想特點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把高職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他們的潛能開發出來,鼓勵他們發揮長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僅會因人、因事、因情況變化而異,而且還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的過程就是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統一的過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堅持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很多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方法,創立適合高職大學生特點的科學、有效的方法體系。
3、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職業教育充分結合,要更加注重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按照職業道德規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使高職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都有明顯的提高,更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選用與創新,要著重考慮它在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效用,要與高職院校的教育對象相適合,與高職教育的教育內容相匹配,與高職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環境相適應,并隨著教育對象特點的變化、教育內容的調整和環境的變化而相應地做出調整和變化,切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三、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要在總結歷史和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探索和尋求符合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工作的新方法。
1、體現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方法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情感陶冶和感化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別是針對高職生思維活躍、自制力較差、自卑心理嚴重的的思想特點來說,體現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法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對學生付出真感情,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發自內心對學生付諸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和賞識的美好情感,才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在情感的陶冶和感化下,學生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誨;也才會跟老師說原本不愿意說的困惑,請求老師的指引和幫助;也才會主動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通過體現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法的實施,使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2、主客體參與的實踐教育方法
實踐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受教育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和考驗的教育方法,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自覺接受教育,從而既開闊眼界、改造客觀世界又提升能力、改造主觀世界,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要充分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把社會實踐作為教學的必要環節,納入學校的總體教學計劃,教師和學生作為主客體共同參加,并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除工學結合模式之外,搭建更多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切實增強實踐育人的活動效果。
3、德育學分一體化的全程教育方法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日常行為管理和教學管理方面都會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我們可以探討將“基礎”課實踐課程與 “德育學分”制完全對接,實施德育學分一體化的全程教育方法。
總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始終,研究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重新審視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核心地位,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單位: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