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繼瑩
摘 要:機械基礎教育是機械工程人才培養中較為抽象、繁瑣的教學環節,但是對于機械工程人才的培養卻極為重要。隨著教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技術可以有效簡化繁瑣、抽象的教學內容,令機械基礎知識更加直觀、簡易,繼而有效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該文主要針對目前機械基礎教學的特點進行分析,簡要論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創新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更好地提高機械基礎教學水平。
關鍵詞:創新教學 技術 機械基礎
機械工程人才是現代社會緊缺的實用性人才,因此在職業教育領域,機械工程人才培養也備受關注。作為基礎性課程的機械基礎對機械工程人才培養有著關鍵性作用,但是就目前的職業教育情況來看,機械基礎教學仍舊受傳統教育影響,學校教師的教學模式差異性較大,因而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差距、學生學習水平也不盡相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單調的知識點講述,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無法對機械基礎相關內容產生興趣,甚至會有些學生排斥學習機械基礎課程,因而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型教學科技開始被引進機械基礎教學中,這些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手段令機械基礎知識變得更加簡單、直觀,甚至可以用更加生動易懂的方式展現繁瑣、抽象的問題,令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創新的教學手段也豐富了課堂內容,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提高機械基礎教學質量。
1 教學特點分析
1.1 抽象性
機械工程人才的培養注重實用性技術培養,但是高水平的技術人才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而機械基礎作為基礎理論課程涉及大量物理、數學理論,而這些理論的學習首先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物理、數學基礎。例如,教學中會運用到力學計算和強度計算等問題,就需要學生首先掌握該方面的數學知識和物理理論。另外由于是基礎理論知識,因而很多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單純地依靠教師口述無法清晰表達,因而學生很難詳盡深入地了解。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舊沿用老套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更加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充分被調動,自然就無法好好地跟隨教師的思路融入到知識點中。
1.2 實踐性
機械工程是一門系統性的課程,而機械基礎作為打基礎的教學內容,仍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很多教學內容需要實物演練進行表述。但是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卻將教學實踐變為模具以及掛圖進行知識點的講述,由于受到教學成本限制,教學中模具數量也相對有限,無法令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實踐的機會,只能由教師進行代表性的實踐演示,這種方式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教學實踐,還不能很好地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在降低了課堂效率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2 教學問題
2.1 認識誤區
目前我國職業學校在招生過程中為了擴大影響力,往往會在宣傳中摻雜一些夸大的內容,或者采用一些偏激行為,致使社會上很多人對職業教育在認識上產生誤區,認為只要進入職業教育學校就會成為未來的“高薪”技術人才,將職業教育看作是捷徑,根本不重視職業學習和教育的培養過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在進入學校后就會從意識上放松下來,家長不會督促職業學校的學生努力學習,學生自身也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很多職業學校在教學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難度,而學生沒有刻苦學習的自覺性,無疑就為這一難題“雪上加霜”。
2.2 教學實踐中的誤區
首先為教學設計誤區。機械基礎教學是在職業學校教學計劃中是一門基礎理論教學課程,許多教師拿到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中往往無從下手;還有教師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教師設計的任務不能面向全體學生,教學難度不適,形式花哨而不實用等等。并且學生各方面都有較大差異,有些學生遇到自己喜歡的教學安排積極性就很高,愿意參與到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來;有些學生則覺得任務乏味、形式單一或難度不適無法下手,這樣就不能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有許多教師對理論課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對理論課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問題。
其次,銜接問題。我國是傳統教育,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從一個純粹的學習知識教育環境中來,所以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也有所不同。中職校可以說是學生的轉折點,不僅是在人生上,而且還是在學習形式上。學生一下子轉入到職業學校中,如果教學模式上不優于過去,學生不但不能激起學習技能的求知欲,反而觸動內心厭學的心理。
另外,評價問題。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上,更注重傳統試卷知識的考查,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重視不夠,人們往往注重考分,教師從終結性評價觀上轉變過來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教材方面,也沒有一套與實際相吻合、適用的、成型的教材。
3 創新教學技術的應用
3.1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
現代教學技術可以將較難的問題簡易化、較繁瑣的問題簡便化、較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因此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機械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可以極大地節約時間,并且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機械基礎知識,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由于教學內容本身相對抽象,且內容較多,但是教學時間相對有限,而傳統教學手段中的板書、手工繪圖等方式會消耗大量的課堂時間,縮短了學生理解知識、記憶知識的事件,因此教學效率相對較低。而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則可以實現信息化教學以及網絡化教學,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彌補傳統教學中對時間的浪費,令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實踐中獲得更全面、更詳細的知識。
3.2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創新教學技術中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機械基礎教學中教師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簡化繁瑣的教學內容,令抽象的問題更加具象化,從而令學生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更容易理解知識點,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很容易就可以帶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將知識內容制作成動畫片,將講解和動畫結合起來揭示知識點,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和創造能力,更容易提高教學質量。
3.3 實踐教學技術的應用
由于機械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而必須在課堂教學中配合實物演示。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會浪費很多的時間,縮短學生學習理解知識的時間。并且由于模具數量有限,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無法得到鍛煉。而創新教學技術更強調實踐性,通過增加實踐活動,繼而令學生在自我動手過程中理解抽象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習興趣,以此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機械基礎教學相對于其他實踐性學科教學抽象性、復雜性更高,并且由于是基礎性理論學科,因而重點、難點較多,加之課程實踐性也相對較強,因而教學難度相對較大。但是利用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技術則可以最大程度地將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具象化,并且多樣性的教學手段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而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利用創新教學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機械基礎教學效率,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在原有教學基礎之上令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充分融入到學生中,在輕松的氛圍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繼而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葛淼.機械基礎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5(36):72.
[2] 李柯.現代教育技術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9):3.
[3] 李沛全.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基礎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學園,2015(1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