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梅
摘要:教學中各環節過渡的效果與課堂上師交流、信息的傳遞,注意力的轉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協調有密切的關系。也就是的教學過渡,應滲透提示性、遷移性、邏輯性、形象性等因素。一節課下來給人感覺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斷斷續續生硬發澀,是沒有考慮教學過渡的藝術性。藝術的教學過渡,會使教學全過程節奏清晰,渾然一體。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渡;方法探討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可能用過“學完了生字詞,接下來我們就來認真分析課文”、“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段,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這一類的話行教學過渡。一節課下來給人感覺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斷斷續續生硬發澀。藝術的教學過渡,會使教學全過程節奏清晰,又環環相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近年來我也一直在學習并實踐收集到的關于教學過渡的方法。
一、串聯式過渡
通過富有藝術情趣的問題的創設,將教學內容用巧妙的過渡串聯起來,以教學內容的轉換和課堂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運用了一系列富有藝術情趣的設問語言,把學生安然地從一個波峰送到另一個波峰,一堂課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一)自由讀課文
3~5自然段,同時思考:
1.小壁虎去向誰借尾巴了?結果怎樣?
2.再讀想一想,為什么他們都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用“因為”所以式說一說。
師過渡:除了你們剛才說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時不禮貌,不借,是不是呀?(學生:不是)他借尾巴時是怎么說的?找出那幾句話來讀
哪里看出他有禮貌?(指導朗讀小壁虎說的話,通過“稱呼您、姐姐、伯伯、商量:行嗎?”體會)
3.出示小動物們說的話,指導朗讀。要讀出動物們有禮貌、無奈的語氣慢一些。(先自由讀,然后同桌互讀、再指名讀、分組讀。)
師過度:老師發現小壁虎除了有禮貌,還有一個優點很值得我們學習,你發現?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邊……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樹上,爬呀爬,爬到房檐下,(通過“爬呀爬”引導學生感悟發現小壁虎遇到困難不放棄)。
發現課堂紀律不太好。
師過渡:小壁虎有這么多的優點,我發現我們班的也有很多優點,你們看(指一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這位同學上課多認真,坐呀!我看誰會比他坐得更端正。
師過渡:同學們和小壁虎一樣棒。那你們看小壁虎從小魚姐姐、老牛伯伯姨那里沒有借到尾巴,因為小動物們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處。借不到尾巴,真煩惱。
那你們幫小壁虎想想辦法,他該怎么辦呢?假如小壁虎還不放棄繼續向其它巴,它會來到什么地方,向誰借,怎樣借,能借到嗎?
5.模仿說話。
模仿課文說一段話。
(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見——?說:“?——?,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鼓勵學生用上“——來——去”說話)
師:盡管小壁虎說話那么有禮貌,又那么不怕困難,不放棄,但由于別的尾巴都有用,他還是沒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難過,這時候它想(生:媽媽)。
可我聽說,小壁虎見到媽媽后,發生一件讓他特別高興的事。
(二)學習第7自然段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1.指名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高興地叫起來,應當怎樣讀?誰能。
2.拓展:假如小壁虎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魚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小魚、老牛、燕子又會怎么說。
二、提示性過渡
閱讀課文從形式到內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現象之間,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目的地提示課文的某一方面,啟發學生作“由此及彼”、“以因求果”、“舉一反三”地聯想,從而在揭示“來龍去脈”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使教學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自然勾連,上下貫通。在聽一位老師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堂上突然提出:“假如第二次比賽中,田忌按孫臏的方法去做,但結果失敗了,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這一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聯系課文去變更思果去設想原因。經過思考,不少學生認為:很可能是田忌以下等馬與齊威王的賽后,齊威王發現了秘密,隨即采取了對策,用自己的下等馬對孫臏的上等馬上場,再用自己的中等馬對孫臏的中等馬,再勝一場。這樣,齊威王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時,我又進一步追問:“難道孫臏沒有考慮這種可能性嗎?孫臏的勝利然取得的?”至此,學生已豁然開朗,十分肯定地說:“孫臏斷定齊威王不會因為他看到的齊威王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趾高氣揚忘乎所以,他認定戰勝吹灰之力,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提防的。
師再問:
“你從哪里看出齊威王的驕傲?”
引導學生深入課文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孫臏、齊威王的不同心態,更深人物的內心,感悟了課文中心思想,培養了思維能力。
三、懸念式過渡
學生高效率的學習,需要有下個良好的思維環境和心理態勢。懸念過渡,
發求知欲,發展學生思維為目標的過渡方法。利用學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關切和渴望心情,達到與教師心理同步。
四、遷移性過渡
利用語言材料之間的內部外部聯系,通過聯想,類比,進行知識遷移,以銜接作用。
特級教師賀誠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安排了這樣一段過渡啊,這是一份份以生命和鮮血為代價的情意。如果你是被大娘從敵機下救出的果你是被小金花媽媽用生命換來的老王,如果你是吃過大嫂親手挖來野菜,那么在這離別的時刻,還會怎樣對這些朝鮮親人們說?”運用移情體驗,深化題意。
總之,教學過渡是存在于教學過程中的客觀現象,是必不可少的的中間環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掌握常用的過渡方法,不僅有利于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而且會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因為教學有了啟承轉合,才能成就生氣靈動
但在處理課堂過渡時值得注意的是:課堂過渡語的導引性和銜接性。因此,在定要注意得體自如,淡而無痕,在“導”與“接”上顯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