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江蘇省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中學 225000)
心理效應主要是指外在環境對人產生的心理效果,它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而且也是一種藝術.經過多次的研究時間證明心理效應對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心理效應就是一種教育的秘密武器.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效應除了具有積極的影響,還具有消極影響,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想要充分發揮心理效應的作用,就必須學會趨利避害,在日常教學中正確使用心理效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心理效應在教育中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
數學在初中學習階段中是主要的升學考試科目之一,一直以來教師都非常重視數學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家長也非常關注孩子的數學成績,在受到外部的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學生不得不努力的學習數學,但是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依然不理想.外部壓力并不是學習的推動力,只有學生自己主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有可能提高數學成績.而且新課改革后,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學生充分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更是要求培養學生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從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數學教師已經逐漸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在單純依賴“灌輸式”等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始嘗試將心理效應融于數學教學中,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事實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心理效應,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但是部分教師發現課堂教學質量還是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能正確有效的利用心理效應,對此需要對教學策略提出進一步的調整.
首因效應式的心理教學是指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學習的重要性.人們的記憶有限,對學生強加灌輸知識并不是多多益善,反而會讓學生撿了芝麻丟花生,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畏懼排斥的心理.所以教師對課堂的教學要有明確合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學習的科目在首次接觸的時候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共生效應式的心理教學是指: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共同成長.共生效應體現的是合作的精神,把這種心理效應式的教學深入到初中的數學教育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學生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才能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羅森塔爾”以及“自己人”效應,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同時,教師應以“共生”等效應指導教學,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將“首因”以及“超限”效應融于數學教學中,堅持適度的角度原則,注意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呂芳平.初中數學新課標背景下心理效應的教學應用與探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賈詩和.初中數學教學中心理效應的應用與探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0):46.
[3]鄭紅.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心理效應的教學應用與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