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平田中學(341411)
李升桂●
?
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平田中學(341411)
李升桂●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難度的加大,教學時間的緊迫,導致一些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該圍繞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展開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初中數學課堂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教學情境;自學能力
任何一節成功的授課活動均建立在教師同學生雙向努力的基礎之上,而非教師個人的努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力求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付出努力,這便需要教師使學生產生內心向學的情感,為此,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情,科學地為學生營造數學教學情境,從而實現教師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對等交流,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一)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大綱的要求,對本節課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做到精準把握,進而在課上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教學活動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具指向性.所以,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及時引導學生從“經歷、體驗、探索”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解決好數學問題.考慮到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欠缺熱情,因此,教師應當注意結合學生的喜好,為其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數學知識研習興趣.此外需注意,問題情境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是什么”“為什么”“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二)結合時代發展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教學內容應當密切聯系時代.從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發展脈絡來看,其同人類科技成果的研發進程表征為正相關關系,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設定時,必須注重同社會發展情勢相結合,以免因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同社會現實相脫節,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尤其是現今信息時代已經來到,學生能夠依托各種媒介獲取海量信息,故而教師通過教學內容同時代發展的緊密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命運形成足夠的關切,進而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
所設定的教學情境應當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匹配.初中數學教師在設定教學情境時,必須確保所設定的情境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匹配,如此,將使學生感受到教學情境同其現實生活的接近性,進而產生親切感,而此種情感的產生,有益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投入度上升.同時,教師必須按照初中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質,遵循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為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合理遴選,同時使學生善于通過生活場所獲得學習素材.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搜集制作幾何模型的素材,如此將幫助學生增進實踐操作能力.比如在講立體圖形與視圖時,由三視圖中的一種視圖可以擺出幾種實物圖.此時可用長方體盒子來擺放,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在教學活動中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
自學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能力.在初中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考慮到課上教學時間的有限,因此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合理的目標設計,為學生提供數學知識自學契機,從而幫助學生能夠自行系統地梳理習得的數學知識,并對即將由教師帶領開始學習的數學知識實現有效地預習.
如筆者帶領學生學習引入“過三點”的圓一節課時,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問題: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制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提出這一問題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并且認真思考、討論,進行自學.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如果不明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轉化為另外一個問題: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形鏡.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問題便衍生出來:要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必須知道什么?
通過教師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并展開討論,能夠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某一數學問題的深化思考,進而在課上聽講過程中有意識地從教師的講解中尋求答案.
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龐大的課題,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不僅僅是我們所提到的創設教學情境、選擇教學方法以及培養自學能力這幾方面,還包括了小組合作學習、生活化教學等等很多層面的內容.只有教師把握了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原則,不斷地在今后的教學中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法,才能真正使數學課堂越來越精彩,越來越高效.
[1]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0(18) .
[2]鐘文琴.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實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 .
[3]王元強.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J].吉林教育,2010(07).
G632
B
1008-0333(2017)11-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