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730070)
高永紅●
?
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730070)
高永紅●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有學生自身、教師、教材、家庭、社會等五方面因素;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轉化學困生,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優先實現面向學困生;要優化課堂教學;要在知識方面尋根求源,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要改變評價機制;為整個初中學困生的轉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數學學困生除具有一般學生的共性外,還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 表現在學習有困難,看書不懂,答題不會,這樣就使毅力欠缺的學生產生了畏難感,怕數學,煩數學.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學,導致惡性循環.從而產生了自卑和應付心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涂改分數,欺騙教師和家長的行為也時有發生.
2.學習品質差.學習品質一般指學習認真、踏實、勤奮、自覺的創造過程.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不穩定的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起伏不定.其結果是態度消極,敷衍應付,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3.參與意識不強.這些學生一般只對結論感興趣,但對通過觀察、推導,找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他們的共同屬性,抽象概括出數學規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不重視,不愿參與探討過程.這種心理防礙了學生知識形成的系統性.同時,沒有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結論終究不會形成牢固的知識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識時往往會出現 “知識斷層”現象.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極為復雜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數學學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來自學生.(1)小學數學素養差.何謂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學生以先天遺傳因素為基體,在從事數學學習與應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自身的不斷認識和實踐的影響下,使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在主體發展中內化,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數學化”思維意識與“數學化”地觀察世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綜合素質,主要表現在觀念、能力、語言、思維、心理等方面,包括數學意識、解決問題、數學推理、信息交流、數學心理素質五個部分.而現在有些小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對學好數學失去信心,感受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對數學沒有感情,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并由此產生高度焦慮或其他消極情緒,逃避數學學習.(2)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努力尋找最優解答,并在解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推廣和引申等科學的學習方法.因而造成舊的問題還沒解決,又馬上出現新的漏洞,日積月累欠下許多數學債.(3)不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很多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常常自我感覺良好,輕視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眼高手低,計算能力特別的差,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得不償失.(4)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調查中發現,很多數學學困生尚未從小學手把手教的機械識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性的學習,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5)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意志薄弱. 經過對多年來的學困生的分析,發現學困生對學習數學知識普遍缺乏興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別對于某些抽象性較強的概念、定理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6)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不注重數學的理解,偏重于課本上定義、公式、定理的記憶,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歸納,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最終逐步形成了學困生.
2.來自教師.當前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到以升學為中心的 “ 應試教育 ” 的困擾,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知識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著數學教學,教學觀念陳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法指導.特別是初中二年級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并且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思維方式,有的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教材的要求認真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教學方法單一,對學困生缺乏愛心,乃至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致使他們的成績越來越差.
3.來自教材.與小學教材相比,初中數學教材結構邏輯性、系統性更強,目前我們使用的新教材要比舊教材更新穎、更有靈活性,但有的知識不是很合理化,如旅游線路設計、超市購物打折、裝修鋪設地板、儲蓄利息計算等知識,對很少去縣城的山區農村孩子來說就很陌生, 教學時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就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就造成了他們連續學習過程中的疑問積累,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的分化.
4.來自家庭.有的家長素質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學習狀況只是問有無作業,主動來校了解子女讀書情況的不多;有的家長來校只是問孩子生活上的情況,很少主動向老師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不要說檢查子女的家庭作業完成的如何,也談不上輔導子女的作業;更有甚者對子女根本不關心,任由學校管理,有時子女做錯事還要到校找學校的麻煩等等.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情緒,讀書無動力、無壓力、無監督,再加上學生的惰性、好玩的特點,學習更得不到鞏固,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明顯直線下降.
5.來自社會.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教育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承認,但由于我國對教育的投資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受拜金主義觸發的“讀書無用論”、大學生就業難及社會信息中的消極因素等影響,使一些人認為讀書沒有大的用處,有部分人小學沒畢業也照樣發財,這也影響了一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消極對待,這樣自然也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2.4
[3]數學差生轉化的探索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4]余淑彥.“發展性教學評價”在初中數學練習中的應用初探[J].廣州教學研究,2004(11)
[5]姜長富.家庭教育的意義[J].新華教育導刊,2010(10)
G632
B
1008-0333(2017)11-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