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勤
【摘要】會計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是企業各方面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真實的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的立命之本,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從國際到國內,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的問題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這已不是單純會計工作本身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給經濟管理工作帶來嚴重危害,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造成阻礙,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也提出要“加大會計監督檢查力度,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關鍵詞】會計信息 現狀 問題 思考
一、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概述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是評價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與可靠程度的重要標準。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輸出與輸入不一致產生的信息虛假,即財務報告反映的情況與原始憑證(包括依據原始憑證所作的進一步處理)不符。會計信息失真有多種表現,歸納起來看,不外兩種類型。從橫向看,信息流向失實。從縱向看流量失實。
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現狀
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比較普遍,涉及到的單位數量多、范圍廣,涵蓋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單位,包括集體和私營企業;既包括企事業單位,也包括行政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機構等。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運用相關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的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對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會計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現為虛盈實虧、資產不實、隱瞞負債。常見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單位通過少轉成本,少攤費用等手法,將虧損變為盈利;有的違背銷售實現確認原則,采取年終突擊開票方式,虛增產品銷售收入,人為地增大當年經濟效益;有的故意延長費用的攤銷期限,人為地調節特定會計期間的損益;有的采用不合法憑證,省略必要的核算過程,或者憑證不歸檔等進行作弊,但會計現實卻恰恰相反,會計信息失真令人觸目驚心。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結果顯示,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147戶,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利潤不實157戶,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
三、分析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問題
(一)會計法規體系和制度存在問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經濟合作的不斷加深。我國在會計法也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會計法規模已初步形成,為實際的會計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導航作用。但是現行的會計法律體系距離國際準側還有一定差距。各個法律法規之間并不協調統一,法律漏洞和不足依然存在,會計法律法規在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不強。比如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我國會計法中只寫明“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缺乏一定的標準,這就給實際的法律執行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由于各個企業的經濟業務范圍不同,所涉及的會計核算工作也不盡相同。
(二)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低。會計工作人員是整個會計核算工作的執行者,因此對于整個會計信息的搜集,編制有著重大的意義。但是,在現行的會計工作人員的隊伍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員素質低,業務水平欠缺的情況。許多會計核算人員的核算方法以及會計核算理念還停留在以往老的會計體系中的一些方法和規定中。對于我國今年來推行的新會計準側缺乏深刻的認識,對于一些新的會計核算方法并沒有很好的掌握。在經濟活動紛繁復雜的今天,許多會計核算人員已經很難以一種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科學合理地判斷和評估。
(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項制度、規定和措施并不能很好地促進會計工作的進行。企業對于崗位的分工并不明確,權責不清。造成每一個工作人員對于自己工作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由于企業內部缺乏一定的內審制度,造成會計人員對于自己的工作缺乏責任感,對于工作中的失誤也不能及時地進行糾正。同時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會計工作人員并不能認真努力地對待自己的工作。
四、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一)完善會計管理體制。完善會計管理體制,真正落實《會計法》上規定的實行單位法人負責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們非常強調法人代表的責任和權利。一個單位出了問題應由法人代表承擔,經濟問題如此,會計問題更是如此。會計人員接受法人代表的管理,法人代表應承擔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責任。
(二)建立健全會計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會計工作的檢查與監督各單位領導人切實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督促會計部門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和基礎管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搞好內部會計監督,以確保年度會計報表客觀、真實地反映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要切實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增強會計監督的全面性和權威性。要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冊會計師這種社會監督力量去監督企業的會計行為,同時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監督,促使注冊會計師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明確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信息審查鑒證的法律責任,對不負責或違反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要制定具體的處罰措施。
(三)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健全會計法規體系。法制是約束會計信息失真的最有力手段,應不斷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對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各個因素嚴加約束,對違反《會計法》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并堅持經濟處罰與行政或法律處罰相結合,對單位處罰與當事人處罰相結合的辦法。
參考文獻:
[1]常素敏.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規制問題研究[M].鄭州:鄭州
人民出版社,2011.
[2]陳德懷.國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研究[M].云南:云南人民出
版社,2012.
[3]王雙云.會計倫理問題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