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怡菡
一、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職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較為重視,為學生配置了功能較為完善的心理咨詢中心,并且也配備有數量充足和結構合理的專門進行心理輔導的教師隊伍。教師除了授課,還在課余時間為在校學生提供及時和到位的心理疏導服務。高職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雖然也融入了一些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和理念,但其主要還是側重于對學生不良心理的調節、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等,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還不夠系統和深入。
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聯系及區別
1.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聯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和相互聯系的,兩者都是高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都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生命教育則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價值觀。
2.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區別
第一,教育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為讓學生正確區分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進而正確對待心理問題和進行自我調節;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標為讓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和尊重生命。第二,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內容主要為心理衛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職業選擇、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等;生命教育的教育內容主要為生命意識的教育、生命態度的教育、生命情感的教育和生命價值的教育。第三,教育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徑為開設專門課程,在其他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宣傳教育和個別輔導等;生命教育的教育途徑為開設專門課程和進行實踐活動等。
三、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探索
1.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工作機制
第一,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體驗教育,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程度。高職學校應對教育途徑進行一定的創新,突出體驗教育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體驗教育感知生命,理解生命的真諦,感受生命的真實,提升生命情感和促進生命發展。第二,整合教育資源,創立兼具人文關懷和生命特色的心理教育模式,激發高職學生的生命情感。第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展現高職學生的生命價值。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拘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注重發揮生命教育的優勢和特色,使高職學生的生命價值能夠更加得到凸顯。
2.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學校應該將生命教育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二者合一的課程體系,進而給學生應對心理危機和人生困惑的方法和技能。課程體系應以生命教育為主線,然后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與其進行串聯,再開展關于人際、愛情、生涯規劃、感恩教育、自我價值、自我成長等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將案例分析、互動討論、角色扮演、行為訓練和情感分享等方法相結合,并在這一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重視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情景劇和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人生的喜怒哀樂,對社會交際中的道德行為準則進行充分感受,培養其堅韌、寬容、奉獻的品格,并使其領悟到生命的真諦,珍愛生命。
高職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實現融合有著重要意義。要實現二者的融合,需要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工作機制,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課程體系,最終實現高職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巧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高教探索, 2015(2):121-124.
[2]張國民,降偉,王冬冬.論高校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鑒與融合[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