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的實際效用成果。因此,在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運行過程中,學校需要從心理普查的前期、中期、后期這三個階段進行詳細研究,做好訪談和跟蹤工作,重新構建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不斷提高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的實效性,增強高校心理普查工作的針對性,推動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構建策略
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心理普查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進行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借助現代化的標準化心理檢驗系統,對大一新生進行的一種心理測試。而進行心理普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心理普查的形式,將一些具有重點性、特殊性的心理問題,將教育對象集中起來,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并建立起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借助普查心理危機因子檢測系統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但是這個系統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依舊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影響心理普查的實際效果。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全新的、完善的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提高高校心理普查的質量。
一、現階段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檢測人員的專業水準高低不一
在高校心理普查工作中,主要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的心理危機情況進行針對性教育,加強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掌控力,并在學校建立起相應的危機預防機制和預警監測機制,提高高校心理普查工作的質量。但是,在高校的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高低不一,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也沒有采用科學化的檢測工具和方法,很多的心理普查數據都只是局限于表面形式,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的作用。
(二)缺乏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在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高等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我國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在發展的過程中,比較緩慢,也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缺乏實踐經驗。而針對我國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卻是少之又少,很多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還不夠成熟,并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和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理普查結果的準確性。
(三)心理普查危機篩查檢測工具存在問題
在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運行過程中,要準確的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篩選,確保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做好危機心理的事前防范干預工作,確保數據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常用的心理普查工具,多為UPI量表、EPQ量表等,這些工具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還是存在著漏洞,影響著心理普查數據的準確性。
二、構建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的具體措施
(一)做好心理普查事前宣傳工作
在心理普查過程中,要先進行心理普查工作的事前宣傳工作,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知和理解,選擇合適的宣傳途徑進行宣傳,比如一些常見的網絡心理健康測試等,可以對學生事前進行很好的宣傳工作,提高心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選擇合適的心理普查檢測工具
在實際的心理普查過程中,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心理普查檢測工具,將問卷調查與檢測工具結合起來使用,提高心理普查數據的準確性。例如,艾森克人格問卷、大學生人格調查表等問卷形式,向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針對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構建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在實際的心理普查過程中,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相關的教育教學規律和理念,綜合性的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起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如圖1所示,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種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定的心理危機干預意識,能夠及時的發現心理問題,并能及時的進行干預,提高心理普查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運行的過程中,要能及時的發現危機因子檢測系統存在的不足與漏洞。這樣才能在實際的心理普查工作過程中,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不斷提高心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針對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中存在的問題,要構建起一個全新的心理普查危機因子檢測系統,提高心理普查工作的質量,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推動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淑萍.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后續團體心理訓練研究[A].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2015:5.
[2]郭洪芹.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具的有效性分析[J].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探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