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花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學校越來越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本文分析了當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問題,并且從多個方面出發,提出了當前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策,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 農村初中 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076-01
在很長時間里,我國農村的教學水平一直比較差,因為各種環境因素的限制,許多優秀的農村學生選擇了去大城市發展。農村留守兒童一般沒有扎實的基礎,而后教師的管理能力比較普通,自身素養也有一定局限性,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讓道德與法治課程走出困境,并且持續的提升教學效果和水平,是當前教師必須研究的內容。
一、當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主要問題
(一)學校缺乏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重視
在考試制度改革后,道德與法治在初中階段的學業水平考試中的折算成績只占到了10分,所以學校并不重視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許多教師認為這是一門比較雞肋的課程。對于學生的家長來說,他們甚至可能認為讀書是沒有前景的一個事情。當前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但是學校并沒有具備充分的認識和重視。這導致學生沒有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熱情和精力,并且認為學和不學的結果都是相同的。許多學生在這個方面具有較大的誤會。
(二)農村初中學生的基礎比較差
當前,農村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提升,許多孩子被送到城市讀初中,所以農村的生源質量并不高。一些學生沒有扎實的基礎,所以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比較差,他們的學習行為和態度都比較差。在當前農村中,許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在生活以及學生都缺乏照顧和關懷,所以這些學生缺乏在學習上的緊迫感,難以正常的完成學習任務。因為農村條件以及環境的限制,農村學生的知識面較窄,而且見聞比較少。所以,他們在學習中難以理解當前教材的案例以及熱詞。由于教材中的許多案例都選自城市,所以教師難以根據農村的情況組織探究活動。
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策
(一)改進當前的教學思路
在很長的時間里,道德與法治課程都是一個背誦課程以及說教課程,以往的道德和法治課程中,教師遵循滿堂灌的思路,并且條條框框、照本宣科的開展教條式的教學。實際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應試展開的,整體思維較為傳統。這種模式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淘汰選拔教育,所以學生在課程安排方面會偏重智育。對此,教師需要全面了解課程標準,并且了解相應的具體要求。在課程開始前,需要根據相關標準仔細備課,并且重視對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培養,重視在教育中的情感態度以及方法過程,如此才能更好的根據教材完成教學任務,并且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事物的發展過程比較快,我們周邊的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在持續變化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需要持續更新自己的理念。在道德與發展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并且創新性的進行教學和學習,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教師自身的水平,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各種多媒體信息設備的應用,并且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查閱關于教學內容的資料。在實際教學中,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全面結合實際生活和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組織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設置有效的教學問題,提升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催化劑,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一,教師在導課過程中,可以融入情感教育。比如,在講解《做更好的自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名為《我真的很不錯》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合唱他們熟悉的歌曲,并且創建出一個愉悅和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情感教育。比如在《享受學習》教學中,教師可以突破教材中的限制,提出新穎的話題:學習是快樂還是痛苦的。對于這個話題,學生能夠產生較大的討論熱情,并且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結論:綜上,對于農村初中來說,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都是處在低谷,所以必須應用針對性的對策來解決各方面的教學問題,進而突破難題,并且獲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教學的實際水平。農村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并且探究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王麗.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A]. 2015年8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65-66.
[2]趙福蘭.如何讓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快樂學習[A].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45-46.
[3]王麗曼.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C].20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