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麗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指導功能,借助德育教育的優勢,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同時,學院德育教育工作也應該注重利用校園文化這個載體,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德育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優化,從而進一步促進初中校園文化與德育工作育人功能的發揮。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學生德育建設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34-02
一、初中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德育建設的內涵
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學術界一致認為高校校園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校園文化是指在高校環境下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等所有擁有的共同的價值觀,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部分構成。物質文化即是在特定觀念的支配而形成的外顯的文化形態,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層,指導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三觀,其以校訓、學風、校風等形式出現,對人才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制度文化是從制度政策層面上如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文化的要求制定高校規范守則、獎學金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社會活動制度等等,確保學生的思想意識符合主流價值觀和傳統道德。
2.學生德育建設的內涵
思想道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存的根基,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注重德育的建設。德育就是根據階級的思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到受教育者身上,培養受教者全面品德的活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等三個方面。因此學校的德育建設“不是停留在一般德育學層面抽象討論德育范疇,而是面向當代,立足初中學校探討德育的建設,”政治教育是對學生的政治立場、政治信仰與品質方面對教育,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等等;思想素質教育是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準則和傳統的道德文化教育學生,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通過簡要論述校園文化和道德建設的內涵,可以看出兩者密不可分的聯系,校園文化以其滲透性、全面性、繼承性和情感性培養學生樹立爭取的道德觀,學生的德育建設內涵為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與其共同承擔育人的目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優秀的人才。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德育建設的途徑
1.精心設計校園環境,營造濃厚文化氛圍,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增進德育工作實效
美國教育家戈德貝克爾指出:“可以肯定學校環境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重要性在過去和現在都是道德研究領域中一個持續的主題。”校園各種物質景觀承載著歷史傳統價值,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其直觀性和超語言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德育的熏陶和滲透作用。既要追求自然的美觀,更要注意文化的傳承。優化校園物質景觀,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物質景觀,選擇、發掘其中的積極因素,而且要有意識地加以設計和創造,根據自身特色,建設一批先進的基礎設施,建造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人文景觀,將政治、歷史、思想、倫理、美學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注入其中,如獨特的建筑風格、有典型意義的紀念雕塑、名人名言、標語(標牌)、校風校訓等,實現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使校園的物質文化景觀成為一定的德育追求,為師生讀書、思考、求知提供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
2.提升師生人文素質,強化校園文化理念,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增進德育工作實效
校園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師生的價值理念、思想觀點、思維方式、內心感受等精神因素。在有效利用校園精神文化促進德育工作上,需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培養人文精神,提升師生人文素養。首先,領導者要注重對校園文化的總結塑造、宣傳倡導,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項具體工作中都體現學校的價值觀。其次,要通過實施“師德工程”、“師表工程”,以教師充滿魅力的高尚品德和風范來引導學生、影響學生。第三,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另一方面,要結合學校實際,凝練和強化校園文化理念。校園文化理念的建構應在結合學校歷史、辦學特色的基礎上,鼓勵、支持師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力,把重點放在如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激發每個個體的創造潛能上來,培養學生具備獨立品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等獨立精神,同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吸收和借鑒其他優秀文化成果,不斷凝練和強化自己的校園文化特色。
3.抓住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初中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的融合
不管是初中校園文化建設還是德育工作,學校要清楚地認識到它們服務的對象是人。人是學院工作的主體,發揮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學院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而初中學生作為初中院校活動的主要對象,“以人為本”在學院工作中主要指的是“以學生為本”,學院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學生。既然初中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的重心都是學生,那么初中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素質,培養符合時代發展和初中培養目標的合格人才。因此,初中院校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了解和尊重學生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院主人翁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促使學生以校為榮,進而把初中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最終促進學院的蓬勃發展。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是落實德育內容,促進德育效果,實現德育目標的重要途徑,為實現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育人模式提供積極有力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牛生岱.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整合發展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革新,2012,03:10-11.
[2]李曉愚.談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德育的關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9:4-5.
[3]劉清華,李漢文,張征宏,譚剛.初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德育工作的定位[J].學理論,2014,09: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