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雙++++金云琴
【摘要】課堂中講述法是基礎的教學方法,標準化課堂中的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況可以分為期待型,被動型,反駁型,出離型,對這幾種心理狀況的研究可以促進講述法的發展。
【關鍵詞】講述法 心理狀況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19-01
講述法是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教學的基礎方法,在講述的過程中傳遞知識和啟發思考,達到教學應有的效果。對講述法的心理接受的研究,能更好的促進講述法的發展,也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雙重效果。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課堂中的接受主體也就是學生的心理狀況。在一個標準化課堂中,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況通常有以下幾種:期待型,被動型,反駁型,出離型。期待型是最好的受教育者,他們在一堂課之前,或者是由于教師本身的原因,或者是對開設課程的原因等,對一堂課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心理滿足。通常期待型學生會緊緊跟隨教師的思路,對講述法的接受效果最好。被動型的受教育者,他們進入課堂之前沒有任何期待,沒有諸如提前預習等主動行為,他們只是按照要求去上一堂課,對課本身的內容不感興趣,屬于我按照要求進入到一個課堂,你給我任何知識我都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接受,這種接受是被動的沒有積極的思考在里面的,他們也認真聽講,作筆記,但卻是死記硬背,沒有真正吸收知識,是表面的配合者。反駁型受教育者是最不好的類型,也是教師在課堂中最不喜歡見到的一類型學生,這種類型的學生,他們掌握的知識是片面的,但卻擁有盲目的自信,他們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通常持否定態度,想方設法的找途徑反駁,而這種反駁又是沒有經過科學的論證的,通常這種學生是對教師本人,或者是課程本身存在較大的偏頗情感的,這種貶義的情感使得對教授的知識也存在否定傾向,成為一堂課中可能存在的麻煩的制造者。出離型受教育者也是表面的合作者,我們從小到大經常聽老師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學也不要打擾其他同學”,這就是在鼓勵從反駁型到出離型的轉變,出離型他的人在課堂上,但是思想卻在別處,課堂上的一切都不是他感興趣的范圍,而他又不得不出現在課堂上,所以他就利用課堂的時間來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表現為在課堂上看課外書,或者是背英語單詞,這種類型的學生,更像是自主自由的斗士,他們的頭腦也許很靈活,也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是同時又是個遵守規矩的學生,所以出離型是他們在自我和現實之間權衡的結果,這樣的學生,如果講述法能很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是會隨時轉變為期待型學習者的。分析了課堂中接受主體的心理狀態,我們就能準確把握他們對于講述法的期待。
對于期待型學習者,講述的知識應該全面、深入,因為期待型學習者是帶著強烈的學習興趣,并且做好了準備工作而來的,一般顯淺的內容肯定滿足不了他們,反而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書本上已有的內容更是要避免背書,否則他們會很快失望轉變為出離型學習者。教師在使用講述法的時候要給期待型學生新的內容,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給予啟發性提問,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對于被動型學習者,講述法需要進行技巧上的提高,即加強講述法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在對知識的講述上切忌平鋪直敘,平淡如水,盡量進行有意思的設計,可以借鑒文學藝術形式,比如倒序,插敘,或者是設計懸念,引人思考,在知識的銜接上要有邏輯性,包括內在的邏輯和外在的邏輯,可以借鑒電影的轉場技巧,從人、事、物的方面尋找銜接點,讓人易于接受,印象深刻,從而引導被動型學習者向期待型轉變。對于反駁型學習者,滿足他的期待是不可能的,在課堂中與他的互動基本上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處理反駁型的學習者呢?這就要求教師從反駁型學習者的心理中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為什么會有反駁行為,想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對于消極的學習者,他們試圖用反駁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對于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在作用講述法時,要用完備的知識內容和體系,廣博的見識來給予積極的反駁,從知識層面來絕不手軟的打擊學生盲目的自信,讓他們對知識產生敬畏,從而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對于期待被說服的反駁型學習者,他們內心深處希望教師能夠用豐富的知識來說服自己,從而轉變為期待型學習者,對于這種類型的學習者,則要保持寬容態度,有耐心的積極引導他們到期待型上。而出離型學習者其實也是期待型學習者,只是當前設置的課與他們期待的課不相同,對于其中有廣泛學習情結的學生,在講述法生動有趣的前提下是可以被重新換起學習的興趣的,而對于主觀想法強烈,或者是選錯專業的學生,則很難回到課堂上。
講述法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講述與期待的吻合。當講述與期待的吻合程度高的時候,教學效果好,反之教學效果差。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堂內容豐富引人思考的課,會讓期待型學習者期待獲得滿足,進而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而風趣幽默的講述風格,環環相扣的銜接,會讓被動型學習者不由自主的被吸引,進而積極參入到學習的過程中,而廣博的知識體系和自信的講述態度,讓反駁型學習者產生認同感,轉變學習的立足點,對于出離型的學習者,講述法對他們能起作用的就是教師講述過程中的個人魅力,在講述知識的時候散發出的個人的人性光輝和非凡魅力,吸引出離型學習者暫時放下自己的學習目標來進入課堂。通過對課堂中學習者的分類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要想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好,就要滿足期待型學習者的需求,他們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部分,也是教學效果最直接的體現,這對講述法來說,也是準備階段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即全面深入的備課。被動型學習者的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講述法的技巧應用,也是考驗教師的教學功力的部分,簡單的說就是一堂課有沒有意思,吸不吸引人,有的教師滿腹經綸但卻得不到學生的喜歡,其實就是缺乏授課的技巧和藝術。對反駁型的學習者來說,把握住他們的心理特點其實就是掌握了他們的弱點,講述中云淡風輕的給予還擊就成為了最好的戰術,越自信的教師越是能夠包容反駁型的學生,因為他們會用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授課技巧來回應學生的一切反駁。對出離型學習者來說,他們能有十分鐘被授課內容吸引就是講授法的成功了,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應該允許課堂中存在出離型學習者,這是一種自由,更是一種對人性的包容。
通過對標準化課堂中學習者的分析,我們了解了講述法如何滿足各種學習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更進一步促進講述法的發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喬建中.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