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培養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認讀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積累,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
【關鍵詞】閱讀能力 習慣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49-0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從多年的閱讀教學實踐中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培養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則。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培養學生正確認讀的習慣
在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預習,看準字形,查找字音,先“讀”為快。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重復字詞,嚴格要求自己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順應了部分學生好動、多動的生理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朗讀比賽的活動。在開展的活動中,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能力。于永正老師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時,他先對同學們說了幾句話,其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說我不行,我就再讀,共讀了十多遍,現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開始了,于老師先請一個讀的較好的同學來讀,(讀得真好!)于老師一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于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經過這么一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就如同是給運動員注入興奮劑,使其越讀越想讀。
三、指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1.培養讀書的積極態度,認真投入,和作者產生共鳴。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2.學會做筆記。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就要培養學生“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的文章,摘錄有關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就是閱讀的收獲。
課外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 讓我們的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四、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
兒童的意志、毅力與成年人有區別,應克服小學生常見的好奇心和盲目跟進的心理,要講究閱讀的先后,閱讀要有計劃地進行。
1.由課內逐步向課外延伸。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中、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發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在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文章,由語言文字帶他們進行時空的穿梭,領略風土人情,遨游藝術殿堂,充分感受祖國文字的奇妙與偉大。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教學安排時,我們還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并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
2.在時間上進行合理的安排。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要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時朗讀所教的課文外,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每日飯后保證40分鐘的閱讀時間。寒暑假時間長,安排篇幅較長的讀物布置學生閱讀。
五、師生共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
有一種說法:哪怕老師不那么愛看書,哪怕手上只有一冊說明書,也要佯裝津津有味地投入閱讀,為的是可以令孩子把這個圖像印刻入他的腦海,直接給他最好的身教,以期望孩子對書產生好奇、深刻的熱衷……在學校,老師應盡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書,做學生的閱讀榜樣。同時,還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學生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老師一起分析、討論。如果經常這樣做,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