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
【摘要】一個人可以通過職業來實現一部分的人生價值。職業生涯占人生歷程的很大比例。在就業時,職業素質是決定是否被選用的首要標準。職業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職學生 職業素質 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40-02
職業素質是指以職業性為核心的,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所必需的素養和能力,前提是其必須滿足一定的心理和勝利條件。職業素養一般在教育培訓和就職實踐中逐步形成。職業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知識素養、科技創新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交素質、自我表達素質、適應環境素質等。從中職學生角度來看,其職業素養包括保障要素、支持要素、發展要素。保障要素即指身體素質、心理品質、思想道德和人際交往能力;支持要素即指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職業反映能力;發展要素即指學習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 團隊協作與溝通表達能力。轉變從企業雇傭者角度來看,又可以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劃分為兩大類:包括了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溝通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本職業素質、包括各類崗位就業所必備技能的專業職業素質[1]。那么如何將這些職業素質教育深化落實于教學中呢?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點著手。
1.建立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管理中心,創新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在中職院校成立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管理中心是全面開展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該機構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深入調研各專業學生的不同素質教育需求,使后續工作有據可循;搜集各中職院校的職業素養教育信息,借鑒優秀經驗;研討和制定職業素養教育的工作目標和重點;細化不同專業的職業素質教育的目標和特點,形成本校特色;開展教學研討會,廣泛交流學習,創新職業教育改革。
2.建立向職業素質教育傾斜的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從實訓和質量評價兩個方面出發,創新和健全向職業素質教育傾斜的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實現“工學結合”,通過學分制化實習環節,以企業鑒定作為評價依據,一方面加強了學校的教育與企業的銜接,另一方面從真正意義上深化了素質考核,從而建成了“邊實習邊就業”、“預就業教育”的良好人才培養格局,充分利用和發揮實習環節的價值;其次要大力實施職業技能的考核措施,廣泛推行“多證制”,研究出一套考慮了職業素質教育的實際可行、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技能評價機制,并與用人單位的相關評價體系銜接,促進學生在畢業前完成相關職業技能考試,掌握多門專業職能,真正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2]。
3.加強就業與創業素質教育
中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決定了培養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一方面,中職院校要以實現就業為目標,在各個環節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落實在從入校到畢業的各個時期。要利用各類就業指導方法,如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信息宣傳、實施頂崗實習、舉辦雙向選擇交流會、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外招聘、跟蹤已就業學生以實時調整工作方法等。另一方面,要認識到創業能力才是創業素質的關鍵,從年少時就要培養學生的洞察力、抗打擊力、將知識致用于實踐中的能力等等。同時,學校應該集中有創業教育經驗的老師,成立相關創業機構,專門指導學生創業。
4.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
將企業文化引入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將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校人文環境建設的水平。一方面,應該企業文化中的誠信文化、人本文化、盡職文化等深化入學生內心。可通過開展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對實時社會熱點問題有所見解,從而提高其紀律性、負責心;另一方面,中職院校應該將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內化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切實將企業文化付諸實踐[3]。
5.培養優秀的職業化教師
在職業教育師資方面,美國和日本都有可借鑒之處。美國通過計劃性培訓和特殊培訓的方式為各州都培養了一批職業教育教師,這些老師不僅學習了專業課和教育學,在專業教學方法及大類專業課程。日本則是借助企業的力量,幫忙學校培養職業教育師資。師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職學生的水平。因此在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今天,中職教育的更高層次是培養一批有者較高職業素養的學生。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從高等職業教育的各環節入手,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何玉靜.淺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12)
[2]王琪.對我國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6(06)
[3]蕭敏.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探析[J].新課程(中旬).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