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摘要】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基本形式,最早由夸美紐斯提出,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優越性而被人們所普遍接受和采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本文對課堂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 興趣 精講精練 非智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49-02
一、在教學中要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態度和藹、語言幽默
前蘇聯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態度和藹可親方能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幽默風趣、繪聲繪色才能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例如:我在講如何提出數學問題時,我通常都是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生身邊的同學來做例子。比如,“于老師有16個蘋果,送給劉哲初(學生的名字)7個,還有多少個蘋果?”又比如,“徐伯揚有6支筆,郭英男有12支筆,他們一共有多少支筆?”學生聽到自己的名字或同學的名字出現在題目里面,一般都非常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發言非常的踴躍,這樣整節課都在笑聲中度過,效果顯著。因此,通過幽默的授課方式,生動的講解語言,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情緒高漲,進入一種較高的學習意境。
2.巧設提問,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指出:“盡量通過問題的選擇、提法和安排來激發讀者,喚起他處理各種各樣的研究對象。”比如,在教一年級“得數是3的加法”時,引導學生觀察圖后說出:“有兩個小朋友在掃地,又來了一位小朋友,一共是3位小朋友在掃地。”然后啟發學生“請你根據整幅圖的意思提出一個問題,你該怎么說?”學生經過思考,說“一共有幾位小朋友在掃地?”接著讓學生寫出算式并計算后,再要求學生對照圖和算式說一說2+1=3的意思:“2”表示原來有2個小朋友在掃地,“1”表示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參加掃地,“3”表示現在一共有3個小朋友在掃地。這樣,在計算教學中,利用列式的順序和計算過程的思維順序引導學生口述,不僅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數的組成和分解、加法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等統一起來了,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條理性和思維的程序性。因此,巧設提問,可以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直觀的事例來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例如:一年級中《方向與位置》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講左右的相對性時,學生理解不了其中的意義,我就先讓他們都舉起左手,然后同桌面對面的相站,親自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得出“面對面站,方向相反”的結論,然后下課后再帶領學生到樓梯分兩隊互相走一走,再次體會左右的相對性,這樣,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二、提倡觀察發現法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采用發現法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不是觀眾,要將單純的教師“主演”變成師生共同“表演”。如在講授二年級的乘法口訣時,我一般讓學生自己觀察,找出規律,然后自己編制乘法口訣,教師只是在旁循視并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親自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并從中享受成就感。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觀察發現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間斷性的特點。第一次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續十幾分鐘,第二次十分鐘左右,依次遞減。特別是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短,針對學生這種特點,教師應當把握好講課時間,能抓住教材重點把知識講明講透,同時注意講練結合。學生在“講—練—講—練”交叉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就能避開聽覺疲勞的毛病,又能當堂消化新課,對新知識進一步鞏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上是我個人對課堂教學的一點體會,僅與同行們共勉。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1年第5期
[3]數學新課程標準第1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