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兆省
【摘要】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心不樂學。”如何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這是廣大物理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變,還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用聲情并茂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思維情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樣自然地完成教學目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通過五個方面進行探討,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物理 激發 興趣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76-02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針對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各方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從幾方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融入感情,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投入很深的感情,并且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體貼入微的親和力,讓學生很容易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奠定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飽滿的熱情,端莊大方的儀表,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這樣,學生才能和老師打成一片,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要用春風拂面的和藹可親的語言,及時的鼓勵學生,使他們有信心和勇氣,勇于回答問題和相互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和論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會到平等、信任和尊重,教師也要適時地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表揚和激勵,學生有自己足夠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內在潛力,使他們在課堂上充分感受到豐富人生體驗和感悟,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設置疑問,激發興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設置疑難問題,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作用。朱熹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只有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才能使學生深入思考,抓住問題本質。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課堂教學的興趣點,適時設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思維火花得以綻放,并能夠形成探索導向,很容易的完成教學目標。如“插入水中的筷子變彎曲”、“電流通過不同用電器作用不同”等等,這樣通過不同實驗,學生會逐漸增強對物理的興趣,教學效果會非常明顯。
三、加強啟發引導,產生心理共鳴
物理學是門實驗性科學,在課堂教學中,除學好教材內容的同時,還要把平常生活中生活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實踐內容融入課堂,從而使課堂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逐漸讓學生更把課外和課內相結合,進一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學習生活中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這樣能讓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逐步學會用書本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適時地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自然的掌握物理知識。
四、使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興趣
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形象生動展示豐富多彩畫面,同時融入音樂、聲音、動畫等,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通過豐富形象的畫面,對物理現象的理解更清楚、更明白。
五、親身實踐,深入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自身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身實踐,使書本上物理學知識得到很好應用,也使書本知識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得到很好鞏固。如在學習“小孔成像”這一節后,讓學生使用易拉罐或半透明塑料薄膜等材料制成針孔照相機,使小孔成像的理論知識得到很好運用,從而也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原理;在學習“平面鏡成像”時,學生們用紙殼自己制作潛望鏡,加深對光反射知識理解。同時還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制作天平、桿秤等,在學習簡單電路后制作小風扇,學習物體浮沉條件后制作潛水艇模型等,使學生不但掌握物理學知識,還養成自己動手,獨立思考,靈活應用習慣,對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生活內容,深入學生實際,適時引入生活中知識,并讓學生親身實踐,加深對物理知識理解和掌握,學生們對學習物理興趣會逐漸加強。同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建立平等、和諧師生關系,學生創新思維火花就會被點燃。
參考文獻:
[1]孫璟.轉變學科本位思想 重視物理教育的人文價值[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