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俊
【摘要】中職教育近十年從規模建設向內涵發展的轉型過程中,已經廣泛推行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囿于中職學生原有學業水平較低的一些主客觀問題,中職教育在培養學生持續學習和終生學習方面還顯不足、課堂活力還需提高等。本文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就導入項目這個話題,從圍繞一個“中心”、 突出兩個“
關于活力課堂領域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早,它緊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深入。全國范圍內多層面展開的有關素質教育的研討,不少中小學等進行著的探索性實踐,為活力課堂領域的研究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一、項目導入圍繞一個“中心”
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就中職電子專業課教學而言,要求老師做到“眼中有生,心中裝生”: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教學是否能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是否有足夠主動學習、思考的時間都是教師要著力處理的問題。即要求老師做到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課堂導入是否起到“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一半”的效果,老師們更應該將導入緊緊圍繞學生這個中心來展開。
二、項目導入突出兩個“有”
1.導入要有意義
課堂意義首先體現在對教育意義是否有清醒的意識;其次對學科特點有清醒的意識;還要對課堂內容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位置及怎樣顯現整體的教育意義有清醒的意識;并且對教育的意義怎樣通過每一個教學活動在學生身上實現有清醒的意識。也就是如何“成就人”,而不是僅僅為了傳遞知識。
正因如此,要使項目導入有意義,導入要做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導入要有快樂
課堂的快樂體現在學生張弛有度、情感不受壓抑;還體現在課堂激勵及時而有效、掌握知識而快樂、得到尊重而自信。
三、項目導入采取三個“途徑”
1.“即興問候”導入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些有著厚重積淀的文化歷史,有很多家喻戶曉、舉國同慶而且文化色彩濃厚的節日。作為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些節日,適當在節日前后的課堂中,對學生來一些即興問候,了解他們在節日期間的心情、活動、經歷,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活躍他們的思維,從而更加熱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另外,也可以講習各個節日的起源、來歷、相關軼事和典故。
2.利用教具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就是教師借助展示實物、標本等,為學生展示現實世界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式。這種導入方式,由于教師使用了新奇的、有別于平常的教具,當然能迅速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和直接的興趣。
3.生活事例導入
“事例導入”就是教師通過發生在同學們周圍的、大家熟知的生活實例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形式所展示的內容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便于學生開展探究。在此基礎上,教師能發現“切入口”,提出新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再步步深入,層層剖析,展開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由于生動形象的事例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意于記憶的保持。
四、項目導入體現四個“實”
“活力課堂”具有深刻的內涵,與“有效課堂”相比,其本質是相通的。常常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師的課堂機智”等方面具有“活力”地應對課堂的變化。所以在項目導入時,還要通過四個“實” 來創建活力課堂。具體為:
1.項目導入要扎實:項目導入是項目實施前的烘托,導入時要堅持為整個項目服務,所以項目導入的形式要扎實。
2.項目導入要充實:項目導入的內容要來源于學生當中,來源于學生身邊的事例,項目導入內容要充實。
3.項目導入要平實:生活即學問,教師在進行項目導入時,語言要平時,讓兼顧學生的共性,要讓學生聽得懂,看得見,想得到。在項目導入時可以借助現有資源,也可以開發項目資源進行項目導入。
4.項目導入要真實:和諧課堂教學正在孕育著新思路,一改封閉、呆板、教師傳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開始體現出生活化、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多樣性、選擇性等特點。那么在項目導入時,師生互動要真實,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參與到項目實施中來。
活力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長的一片土壤,教師的愛賦予土壤以豐富的營養,讓活力課堂更能呈現出生命的綠色、成長的靈動。
參考文獻:
[1]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北京:三聯書店,1986
[2]馬斯洛著,許金聲,劉鋒等譯.自我實現的人[M]. 北京:三聯書店,1987
[3]葉瀾.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