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戰場,是培養兼具科學性、實踐性、人文性為一體的大學生的重要陣地。本文將從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慕課”教學模式對于思政課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滲透,通過將網絡面授教學有機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師生互動研討相融合,課上教學與課下互補,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改革創新的可行性,最后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提出對策。
【關鍵詞】慕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51-0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以往的思政課堂調研來看,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動力、興趣和態度和學習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其重要因素之一則是單一的課堂灌輸教學方式。為保證思政課理論方面教學的科學性,部分高校教師仍然采用以“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忽略了教學方式變通性,以致“教”與“學”的良好效果都沒有得到明顯體現。
1.陳舊的教學觀念
經過05改革后,教師開始重視在思政課教學理念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我國高校思政課的整體教育氛圍仍處于不冷不熱的尷尬境地。究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1)受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一直由教師占據,學習活動中的學生主體性被極大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2)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性局限,自身欠缺對思政課專業理論的深刻理解,導致教師對思政課教學缺乏應有的自信;(3)受長期的教學制度的影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二者的教學和習得過程效果缺乏實質性的認可,極大的影響了教師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教育的熱情。
2.落后的教學方式
雖然教師開始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但大部分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仍然以理論型的講授為主,但大學生對教學方式的偏好程度與教師所采用的講授型教學方式應用比重卻并非一直,學生往往對理論講授法“不感冒”,較偏向于互動型的教學方式,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式與大學生自身期盼的方式不符。除此之外,教師雖然在教學手段上開始學會將多媒體技術代替傳統的板書授課,但實質上是揚湯止沸,只是演變為對大學生的多媒體灌輸、“照幕宣科”。
3.欠缺的評價方法
傳統的評價方式——結果性評價,一直是當前高校的思政課所沿用的評價方式。長此以往,結果性評價方式的頻繁使用會教師與學生過分看重最終的考試成績,忽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過程。導致學生缺乏對思政課學習的重視,隨便應付期末的論文報告,作弊現象也常常出現在書面考試當中。
二、慕課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創新體現
當前的思政課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問題,但在目前教學模式基礎上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慕課模式秉承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送達地球最偏遠角落之信念[1],以其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運行模式,因此,如何吸收“慕課”教學模式的特點,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的革新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點課題。
1.打造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也稱之為顛倒課堂或是反轉課堂[2]。是目前較為廣泛運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之一。不同于傳統課堂的是,它通過借助互聯網等先機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再利用課堂消化新知識,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探討、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運用知識將在課堂教學融會貫通。建構翻轉課堂,不但培養了大學生課下的學習自主意識、探究能力、問題觀念,而且對思政課課堂學習效率有了極大的提高,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思政課教師因而獲得充裕的空間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把握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2.形成模塊式教學
思政課可以借鑒“慕課”網絡教學的特點,以模塊化的形式將知識點予以呈現,并將網絡教學與視頻教學相結合,將互聯網作為教學的主陣地。這樣,大學生不但能自主在網站上學習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能及時向教師發問,并尋求解答,那么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性與科學性由此可得到有機的融合,也讓大學生體會到網絡學習的意義。大量使用模塊式教學極大的加深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系統理解。
3.形成互動網絡課堂教學
人與人的互動與交流是思政課需要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充分將理論與社會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但由于受傳統課堂教學時間限制性,思政課可借鑒“慕課”的網絡教學,讓大學生在課下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實體課就可擁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模塊教學。思政課教師需要在課程的設計與錄制上畫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以此滿足網絡視頻授課對傳統課堂的補充要求,教師需加深對教學素材本身進的分析和理解,運用案例分析法或情景式分析法教學剖析課程的重難點,盡量保證大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理解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勞瑞·約翰遜.對于“幕課”的質疑—在線學習變革引發的社會反響.
[2]張輝,馬俊.MOOC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構建與實踐——以“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3-60.
作者簡介:梁瀛尹(1989.09-) 女 漢族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助教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