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田金
課堂上的意外生成,是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心理學家蓋耶說:“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面對“意外”,教師是獨鐘于“預設”、繞道他行,還是直面“現實”、坦然應之?面對“意外”,教師如果準確辨識,及時篩選,從伴隨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想法出發,選用相關策略,努力挖掘“意外”的潛在資源,進行點撥,課堂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寬容意外的質疑,推動對話的高度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充滿靈性、動態生成的變化過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并不一定都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越位”“出格”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種課堂“意外”事件,教師不應該壓制或視而不見,而應該因勢利導,使之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課堂資源,豐富課堂對話的高度。
案例1:有的老師就能很好地利用課堂中的“驚喜”制造教育契機,耐心傾聽,寬容質疑,開展有效的師生對話。在教學“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時,向學生分析了我國資源、環境的嚴峻形勢,并引導學生理解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時,有個學生插了一句話:“升上初三后,各科試卷資料滿天飛,很多老師采用題海戰術,這是不是浪費資源的行為?”他的“不和諧音符”在班級中引起了一陣掌聲、哄笑聲和附和聲。老師沒有責備學生,也沒有回避問題。相反,老師在肯定這位學生善于思考、大膽發言的同時,利用他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請同學們發表意見,最后大家歸納總結出:某學科老師確實喜歡“拿來主義”,搞題海戰術,這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背道而馳的。精選精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節約資源。這位老師還適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處理過多的試題以及怎樣克服過度的考試焦慮等問題,讓學生懂得要正確對待學習和考試。這一生成教學環節,教師對學生的“搗蛋”進行捕捉,“借題發揮”,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并借機向學生進行知識點撥和思想教育,師生對話實現了有效溝通,課堂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借助意外的留白,拓展對話的寬度
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變化過程,而不是一個按照固定不變程式運作的模式。有時,課堂“意外”的出現可能是老師預設中出現的問題,因此,老師不僅要睜大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深入挖掘和開發教學細節中蘊藏的豐富教學資源,而且要靈活應對由于自己疏忽所造成的課堂“意外”,實施由“執行教案”走向“互動”,課堂對話的寬度才得以拓展
案例2:一位老師執教市級研討課“財產屬于誰”時,以一個留有兩難懸念的照片故事《一個錢包引發的故事》導入,以圓滿的故事結局收尾(將錢包交還給失主)。當他完成前面環節而準備推出預設的圓滿結局時,才發現有一張照片沒有準備好。原來,他是準備在此環節使用研討課班級的照片,由于時間匆忙而沒有來得及到現場拍攝。這一備課失誤,成為意外的留白。
這時,執教老師本可以自圓其說,向學生描述出預設的結局,就可以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可是,這位老師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大膽將留白放手給學生:你將如何處置撿到的錢包?第一個學生略帶害羞的說:“要是我,雖然知道撿來的錢不屬于自己所有,可要讓我主動還給失主,我還真得考慮考慮,因為這要花費時間、精力。弄不好還會被別人誣告陷害。”這個回答讓老師心里有點落差,不過他還是積極點評道:“你的反應很真實,考慮得很全面,看來金錢對我們的誘惑的確不小,社會上的信任危機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不過我相信你最終能抵住誘惑,重獲對社會的信任,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公民。”第二個學生不假思索地說:“我會把錢還給他,畢竟這不是我的。”毫無疑問,這是令人滿意的答案。第三個學生說:“我不僅會把錢還給失主,而且捐出去的100元也應由我賠付,因為我對這100元沒有處分權。”這位學生竟然把剛學到的處分權知識恰當地用到這里,執教老師驚喜地忘記了點評,學生報以滿堂的掌聲。假如當時執教老師回避這一意外的留白,向學生描述出預設的結局,我們就聽不到如此意外的回答,無法收獲滿滿的驚喜和感動,也無法將課堂對話拓展到如此的高度。
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堂教學中稍縱即逝的“意外”,要時刻關注、及時捕捉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意見,不應過多地受設計好的教案限制,而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隨機應變,營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圍,利用活的課堂生成性資源,智慧地、有創意地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