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日光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是新課標明確強調的內容之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踐行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生活化教學的含義以及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為基礎,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促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89-02
小學語文在新課標的理念下越來越貼近生活,將生活融入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夠在生活中自己通過分析來獲取知識。在小學教育階段,特別是語文知識的學習,都是以加強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能力為出發點的。促進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能達到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的雙進步效應。
一、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價值
1.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在新課改之后,所有教學模式、方法,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人文素養,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能夠在學習中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教學生掌握語言思維,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更有利于開拓孩子的思維。例如,老師在提問為什么春天小草會綠了的時候,學生的答案各種各樣的,有的說因為他們睡醒了,有的說因為天氣暖了,也想出來和我們一起玩了。面對這些簡單美好的想象力,在生活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讓孩子這種純真繼續下去,不論孩子答出怎么樣的答案,這個年紀都不應該被責怪。而實施語文生活化教學,則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狀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課堂上貼近生活,培養人文素質從小做起。
2.開拓學生視野
將語文教學融入生活,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培養學生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成長的方向。傳統教學模式沒有較好地引導學生關愛他人、照顧他人、為他人著想的意識不足,在以后的道路上,沒有較強的與人溝通和交流的技能,所以教師要積極發展語文教學融入生活的學習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正確引導學生看待生活和學習。例如,講解一篇在生活中可以聯系的文章時,我們要通過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物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在以后語文學習和生活中更有利于小學生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相關措施
1.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小學語文作業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通常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后可以強化記性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東西,屬于對學生的強迫記憶,不僅收不到最初想要的效果,還可能使學生厭倦,應付了事。如果將課后作業趨向生活化,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學是不是會更好?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小學生在寫作文時,不過于拘束命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自己想要寫的,和想要了解的,可能是陽臺上新發芽的花,也可能是陪著一起玩耍的寵物狗,或者是父母的特點,等等。通過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將小學生的思維鍛煉靈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寫作方向和方式,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也許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種下一粒種子,觀察生長,體會生命的神奇,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心,和對生命的敬重。
2.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研究表明,參與式教學法相比輸入式教學法,效率高出許多,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授《鳥的天堂》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們平時最常見的鳥是什么?”學生:“麻雀”“燕子?!苯又?,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關于鳥的視頻和圖片,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貼近生活,情境才會吸引學生,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無論是課堂氛圍還是教學效率才能大大提高。這正是生活化教學的魅力所在。
3.開展生活化的課后實踐活動
生活化教學重在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因此,教學的陣地雖然是課堂,卻不能受限于課堂,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多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感悟身邊的人、事、物,讓學生建立起對語文的感性認識。在教學安排允許的情況下,多組織學生春游、參觀博物館、參觀公園等,這有利于學生將語文知識和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聯系起來,提高其語文素養和對語文內涵的認知。
4.從生活中挖掘語文知識
《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例如,現在一些廣告語,XX,非一般的感覺。讓很多人以為是飛一般的感覺,讓學生了解到同音字的音雖然相同,義卻不同。通過對字的分析,了解語言的文字知識,讓學生養成規范用語,規范用字,規范說話的好習慣。新課改后,學校和教師都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小學語文學習生活化也是一種培養綜合素質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習,還能夠使學生增強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一教學方式的實施,更需要學校外部環境的支持,學校的重視和支持能使教師更加認真,能夠有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對待生活化語文教學。在教師的安排下,可以組織一些活動,由學校走向社會,如給商家設計一些廣告語,給街道板報寫一個小通知,都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都是語文實踐較好的方式。在學習一些關于美景的課文以后,讓學生試著介紹自己周圍的景色,充當小導游和解說,然后評比誰說得最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為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注人了新鮮的活力,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為小學生各方面基礎能力的培養添加了一劑有效的催化劑。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還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以全面掌握其特征,進而提升小學生學習成果為目標,對其進行長期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3,33.
[2]龐善鳳.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9.
[3]孫欣.找尋生活中的語文元素——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1.
[4]張平.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