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常常由于小學生自身原因或一些運動項目的特殊性誘發體育傷害事故,嚴重影響了小學體育的有效開展。本文以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安全管理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其影響因素和具體實現路徑,以期為減少小學體育安全事故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我安全管理 小學體育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15-02
1.引言
安全教學是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根本基礎,小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是開展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石。小學體育教師必須確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視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力圖減少甚至杜絕各類運動損傷和較大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將體育課堂打造成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樂園。
2.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安全管理的影響因素
小學體育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均衡發展。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小學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比較欠缺,很容易造成一些運動損傷,違背體育教學的根本宗旨。小學生無論從生理成長還是心理發展上都遠沒有成熟,只有正確認識影響自我安全管理能力的因素,才能開展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工作。小學生由于自我安全意識差,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無法意識到不規范或錯誤動作的危險系數;或者由于一些心理問題或障礙,誘發課堂上的不穩定情緒,進而造成一些過激行為;或者由于紀律意識差,不遵守既定的課堂紀律,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行為,也是體育教師應該積極解決的教學問題。
3.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自我安全管理的實現路徑
3.1 強化體育安全,培養學生自我安全意識
培養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首要就是培養他們的自我安全意識。只有形成了自我安全意識,學生才會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預判和防范一些運動損傷和安全事故,做好自己的安全管理。小學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在體育課上有力推動學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強化他們的安全意識。在體育課上教師要細致地分析常見體育傷害事故的誘因、危害和預防方法,并要求學生嚴格防范。
3.2 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由于年齡小,小學生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比較差,經常會把各種負面情緒帶到體育課堂上,造成很大的安全教學隱患。小學體育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常情況,尤其是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過激行為,進而威脅到自身和其他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要及時發現這樣的學生,及時疏導他們的情緒,針對他們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負面事件中轉移出來,教會他們快速走出負面情緒的方法。同時,部分小學生由于性格內向或膽小,即使在身體不適時也不敢告知老師,從而極大增加運動損傷發生幾率。教師平時要多與這部分學生溝通,做好體育鍛煉注意事項的宣傳,同時在課堂上積極給予這些學生表現機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因此,體育教師不僅要扮演好體育教師的角色,同時也要適當扮演心理教師的角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促進自我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實。
3.3 重視課堂紀律教育,強化學生遵紀意識
體育課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學科,并且實踐性活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重視課堂紀律教育,強化小學生遵紀意識,是構建有序課堂,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教育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體育教師在每堂教學課上都應該開展課堂紀律教育,如必須穿運動服和合適運動鞋上課,身上不應攜帶具有危險性的鋒利物品等,不能留有長指甲;實踐課上一切行動必須服從指揮,嚴格執行老師和小組長的口令安排,不得在沒有教師許可情況下擅自行動;課堂上不得追逐打鬧,做不規范動作,更不得任性蠻干,做一些違背運動規律的動作等。只有強化學生的遵紀意識,他們才會在課堂上循規蹈矩,有效地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水平。
4.結語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培育學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強化他們的自我安全意識,是降低運動損傷和安全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小學體育教師應重視體育安全教育,加強對學生自我安全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心理,并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使體育課堂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中發揮更高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炯.安全性原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校園英語:高校版, 2014(3):34.
[2]黃建河.中小學體育教學認識存在的誤區與影響因素分析[J]. 才智, 2016(4):123.
作者簡介:
陳晶晶(1985.9-),女,漢族,浙江金華人,本科,小教一級,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