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玲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在小學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與探索精神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及其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互聯網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科學性的學習平臺,學生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優化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模式,充分的落實了新課程對小學教學的要求。本文將針對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進行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網絡課程資源 小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44-02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互連網的出現,實現了教師與學生間的充分互動,優化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小學教學中的弊端,網絡課程是以學生與教師作為主體,教師將課件傳到網上,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彌補傳統教學中,學生課后不可反復聽講的教學弊端,提高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傳統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傳統小學教學在教學手法與教學模式上存在許多弊端,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當代教學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課堂的教學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師生間缺乏交流互動,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無法重復聽講,弱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的出現,極大的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時代在進步,教學發展也應該積極進行探索,勇于創新,借助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學生提高一個更加開放、科學的教學平臺。以下內容將針現階段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結合網絡課程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進行詳細的分析。
1.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弱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應試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常常作為課堂的教學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養成了過于依賴教師,缺乏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能力,俗語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教學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在落實上依然存在口頭上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根深蒂固,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現階段,在小學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是阻礙學生今后發展,弱化教學效率的關鍵要素之一。
2.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內容局限
課堂教學,短短的45 分鐘,教學內容的設計必然局限,縮小了學生的知識面,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生間很容易出現學習上的差異,弱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眾所周知,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是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要素,但是教學課堂上的時間有限,難以實現反復試聽,學生在課下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導與訓練,因此,僅靠課堂教學很容易出現學生間學習狀況與知識掌握不均的現象出現。
3.應試教學弱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最終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學生很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創新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言談,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今后學習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與學習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在教師教案的編排上,教學模式的構建上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缺乏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案依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實施策略
互聯網都具有交互性強,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短短的課堂四十五分鐘,很難實現有效教學,對于知識的拓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一定的弱化作用,網絡課程資源的出現,有效的實現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師生互動交流的目的,滿足了課堂知識的延伸,對于可見知識的傳授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可以自行搜索,自行檢測,因此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以下內容將針對網絡課程資源教學的優勢與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給出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實施策略。
1. 構建科學有效的網絡平臺
網絡課程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強化了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教師通過將課程資源傳到網絡平臺上,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網絡平臺交互性強,同時也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利用網絡課程資源的自主學習前提是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網絡平臺,這是一切的基礎條件也是前提,因此,專業人員要牢牢掌握相關技術,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強化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觀,制定學習計劃
網絡資源有效的利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觀最為關鍵,在提高網絡課程資源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觀,比如掌握課程學習的基本知識,找出本次課節的重點難點,根據自身掌握狀況,進行總結與規劃,制定科學有效的學習計劃,并按照制定的計劃進行實施,逐漸適應網絡課程資源的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觀尤為關鍵。
3.注重實踐,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文化水平與認知能力不是很高,如果不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干預,很難養成正確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網絡課程資源文件上傳后要積極主動布置課前任務與課后任務,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計劃,創建趣味性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科學、開放、便捷的學習平臺,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起到了課堂知識延伸的作用,有效的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呂升義.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
[2]耿丹.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3]李睿.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趨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