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強
摘 要:中學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然而,對于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單靠觀察和實驗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如果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研究整合起來,就可以非常形象的,非常逼真的解決這一系列常規教學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物理教學;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探究性實驗
物理課堂傳遞著物理知識,物理課堂教學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專業性的教學模式。物理課堂教學最有效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演示引導為輔,課后鞏固為補充。相繼經歷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嘗試;應用多媒體的開放性的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改革,最后發展成為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物理教學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物理教學認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學認識的升華。物理教學過程中,博學多才的教師與追求真知的學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學不斷進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情境教學
教師以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是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把計算機作為新教學媒體使用,主要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演示。盡管有許多不足,但在目前階段仍舊可以作為一種較好教學手段。因為多媒體教學立體式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足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 ,發揮創造的潛力。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動手動腦,越過一個又一個學習上的障礙,成功的喜悅伴隨著整個學習過程。他們不僅沒有新知識難以接受的感覺,而且從接受到掌握到再運用這些知識的全過程都是在自發之中進行的,對知識本身的學習更有持久的興趣,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初中生直接經驗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一些抽象或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無法理解。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利用計算機的動態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為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因此,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展現實況,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掃除障礙。例如:在教學電壓、電流時,學生對于電流、電壓看不清,摸不著,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于是我制作了相應的Flash課件,把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過程,電流強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運用類比法將電流和水流,電壓和水壓進行類比,使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變得容易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件使用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從未涉及過的事物,而且為直接感知,觀察這些事物或現象創造了條件,并且把間接的知識,抽象的規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事物的重點和本質屬性,便于學生觀察形成表象。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各階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點。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學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篩選,學生終究會適應物理的特點。物理的起始階段是初中,針對學生喜歡觀察社會現象的特點,在知識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創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演示實驗,通過教師的現場動手操作,學生的觀察,最終得到實驗數據,教師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進而有效地推出實驗結果。講述大氣壓存在時,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最好的例證。教師攜帶實驗器材:馬德堡半球、抽氣機,在教室進行現場試驗。教師利用抽氣機逐漸的抽取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氣,學生在教室進行多次的對拉,以此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參與了教學,教師的進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終有效地證明大氣壓的存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提高。演示性的教學嘗試對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學生只是教學中活動的幫手,沒有真正的去思考實驗的原理,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探索性思維的發展。
多媒體技術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中的應用如下:1、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上下載物理課程相關的視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組織學生觀看,進而說明知識內容。這是一種“裹足”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聽聽聲音,湊湊熱鬧,毫無動手經驗,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2、教師象征性地擺出實驗器材,講述實驗的步驟,陳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鄭重地打開多媒體,將事先準備好反映實驗現象的視頻或flash播放。這是一種“造假”式的多媒體技術應用,物理知識的嚴謹性、科學性被學生否認,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好假呀,好假呀。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教育
1.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教育首先應從培養創新意識入手。多媒體技術可以從“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方面建立和諧互動的學習氛圍,拓寬學習,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維和動手操作的時空領域,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生動、直觀的學習材料,激發學生的聯想,喚醒學生長期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或表象,去同化新知識,促進其豐富的想象力,形成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協同工作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習注意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成。
2.強化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重在培養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和積極的求異性。教師把課程學習所需的信息材料預先裝入服務器,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送到網絡教室的每一臺終端上,學生可根據課程學習目標,利用網絡尋找相關信息,并將收集的信息經過加工、整理,通過解決問題來完成學習任務。因而,教師對課程設計應有多個起點和多條途徑,以便更有利于學生從多層次、多渠道進入學習活動。
3.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我們在教學中,從不同角度去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分析、去發現、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獲取知識、學會觀察、學會思維、學會想象、學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逐步改變著人們對教育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的理解。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多的新信息技術應用于基礎教育領域。進入新世紀以來,許多地區都開展了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工作,事實證明,信息技術已經打破了傳統教育技術的應用界限,廣泛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學方式的重大變革,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董鵬程,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第10期.
[2]李著平,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中學物理》,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