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摘 要: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關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文章首先簡述小學語文低年級段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闡述朗讀教學的主要策略,論述開展豐富朗讀活動,提高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的幾點感悟,以期共享。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42-01
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小學語文新課標對朗讀做了明確的要求。朗讀之重要性不要而喻。作為低年級段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探討朗讀教學的可行途徑,讓朗讀助力小學語文教學走向有效。
一、注重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呂叔湘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語感。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語感的培養應從小開始。
然而,低年級的學生朗讀教學是個難點,一二年級的孩子的朗讀習慣于自由化,漏字、加字、拖音(拉長音)現象嚴重,不具備良好的朗讀能力。因此,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從字、詞入手,按照字、詞、句、篇的順序進行,從簡到繁、從易到難而循序漸進,逐步為朗讀打下基礎。
二、朗讀指導的主要方法
1、讀字
評論戲劇家的演唱,常常用“字正腔圓”四個字,小學生朗讀,也要做到“字正腔圓”——語音標準、吐字清晰、圓潤。
“字正腔圓”的核心是拼音,教師在拼音教學時,對翹舌音、三拼音節前鼻音和后鼻音等作為拼音教學的重中之重。
2、讀詞語
(1)讀好雙音節詞語。
雙音節詞語,簡單說就是連個音節組成的,或者說是兩個不同的漢字組成的詞語,如“語文”、“漢語”、“辛勞”、“勤勞”等。對于雙音節詞,關鍵是四聲,每一個字都要讀標準,音正且準,否則,給聽者造成誤解。如對于“暗示”這個詞,如果“暗”發成第一聲,就會成為“安適”,這個詞讀音不準,還會讀成“按時”、“俺是”、“按實”等。
(2)讀好含有感情色彩的詞語
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情境、課文而讀出其所含的感情,從而實現正確朗讀。
如《菩薩兵》的第一段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對于“早就”這個詞,應引導學生重讀;對于“怎么能受得了”,“怎么”和“受得了”應讀出朱德擔心藏族同胞的急切心情。
(3)引導學生注意輕聲的讀音
詞語中如果有輕聲的字,應引導學生讀得輕而短,如巴結、報酬、本事、玻璃、稱呼、蟲子、名字等。如果對于含有輕聲的這些詞語,輕聲讀得不夠短而輕,也容易讓聽者感到困惑,如“鬧別扭”中的“扭”讀成第三聲,那么“別扭”的意思完全改變,變為“不要扭動”之意。
(4)引導學生注意“一”的發音
漢語中,“一”是個高頻詞,在課文中使用也頻繁,哪一篇文章中,都離不開“一”字。而“一”有不同的發音,不同的發音,所表達的意思不同。如《菩薩兵》中有“一聽說……”、 “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雙眼”、 “這一消息”、 “菩薩一樣”、“一直注意著”等,短短的一篇課文,出現如此多的“一”,而這個字的發音應注意不同。教師在學生的朗讀中,可以滲透“一”的三種讀音,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發什么音,從而讀準這個音。
了解“一”不同的發音的各種情況,學生在具體閱讀時,才能真正讀準、讀正確。教師的經常性示范,長期堅持,學生也會悟出這些規律。
3、讀句子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讀句子是難點,在朗讀時,往往將一個詞分開讀,對于長句子,他們不知道從哪兒分開,到哪兒停頓,如果不注意停頓,一定會影響效果。如《菩薩兵》中的“翻譯帶著幾個紅軍戰士進了山”的正確朗讀方式是“翻譯/帶著/幾個/紅軍戰士/進了山”,而如果將這個句子讀為“翻譯帶著/幾個紅軍/戰士進了山”,這個句子就令人不可思議,讓人聽不明白。
此外,對于句子的朗讀,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讀標點符號,即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如“梅花山上的人真多呀!”這個句子句尾用的是“感嘆號”,抒發說話者的感慨的心情,因此,應讀出這種感情來。
此外,讀好段落,也是小學低年級段的朗讀重點,每一自然段所表達的意思不同,應讀出這種不同的“味”。
三、開展豐富的朗讀活動,激發朗讀的興趣
1、設計情境,引發想象
如學習《春到梅花山》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梅花山上漫山遍野盛開的梅花的情景,提出問題:小朋朋友們,你們到過梅花山嗎?梅花山梅花開放的季節,是花的海洋,今天,帶領大家隨著游客一起參觀梅花山。”然后,讓學生想象一下梅花上梅花盛開,梅花的漂亮、游客的眾多,為有感情朗讀埋下伏筆。
2、比賽朗讀,激勵性評價
孩子們喜歡表現自己,喜歡爭強好勝。利用這個特點,開展詩歌朗誦、散文誦讀等活動,對于活動的開展,師生共同評價每一個參賽選手的成績,評選出“朗讀明星”,以活動的開展提高朗讀興趣和朗讀水平。
3、表演式朗讀
對于對話較多的課文,如《狐貍和烏鴉》等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課文內容,比一比誰表演地最好。
此外,朗讀課文,還可以采用句子接龍的形式,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提高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和關注力。
小學語文低年級段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實際教學中,教師注重拼音、生字、詞語的教學,忽略朗讀方法的滲透、習慣的養成,使小學語文起始年級階段就出現“缺口”,抑制學習興趣的激發、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教學,以朗讀帶動聽說讀寫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中國電力教育 ,2010年30期.
[2] 韋群.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新探[J]. 上海教育科研 ,2013年2期.
[3] 張慧.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策略[J]. 新課程(小學版),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