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萍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僅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還能教會學生主動進行思考,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制定有針對的教學措施,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以期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一、在小學教學教育中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分析,大多數學生都具有好動的特點。而小學數學教學又是一門邏輯性思維很強的學科,大部分學生從心里上都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制情緒。因此,在學生數學教育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掌握學習的具體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學習上的習慣,能獨立的思考問題,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課堂教學當中來。另外,學生在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能獲得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對小學生獨立思考方面能力的培養,也能有小提升學生在創新方面、思維模式和系統邏輯等方面的能力,就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來說,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小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通過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處理一些常規問題的能力,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有效的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能培養學生在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進行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之現狀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老師負責填,學生負責接收,這之間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環節。雖然經過新課改,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在不斷進步,但是問題本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應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關注。
1.課堂教學,教師偏于灌輸式教學
所謂填鴨式教學或者說灌輸式教學指的就是不管學生的接收情況如何,老師都只是按照自己的進度與想法進行課程,對知識有疑問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這種行為大大剝奪了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人公的權利,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宰者往往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以及自發的思考能力。
2.學生學習,被動接受
教師一味灌輸教學、讓學生對自己的思路以及模式死記硬背,只會讓學生思維越來越僵硬,越來越模式化。在未來的學習中,學生也會漸漸放棄自主思考,更談不上創新了。
3.課后負擔過重,導致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的年齡和接受程度而言,數學相對于語文以及其他科目來說是比較難接受的,因此,老師需要通過課后作業對當天所講內容進行鞏固。但是殊不知,一些老師沒有控制好課后作業的量,大量的作業不但打消了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還可能養成敷衍了事的習慣,本來在課堂上就沒有思考的空間,在課后也不樂于動腦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更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途徑
1.認清角色定位,形成良好教學氛圍
教師一定要擺正心態,認清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定位,避免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數學課堂上,要努力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發現規律,避免灌輸式教學,而是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逐步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教學中字母表示數這一課,首先教師舉例:一只青蛙4條腿,2只眼睛1張嘴,撲通1聲跳下水,要求學生往下接,學生1:兩只青蛙8條腿,4只眼睛2張嘴,撲通、撲通2聲跳下水;學生2:三只青蛙12條腿,6只眼睛3張嘴,撲通、撲通、撲通3聲跳下水…隨著青蛙數量逐步增加,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起來。接下來教師問:同學們發現了規律嗎?如果青蛙的是n只,那么……學生都回應道:假如青蛙是n只,那么n只青蛙4n條腿,2n只眼睛,n張嘴,撲通n聲跳下水。這樣不僅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
教學內容要脫離緊緊圍繞考試所出的知識點,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形成一套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內容要做到循序漸進,知識點之間有關聯性,并聯系實際生活,真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在學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以后,教師布置以下問題:1)測算自己的家有多大面積。2)測算一下自己的書桌有多大面積。3)測算一下作業本有多大面積,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課改,不斷改善教學策略,安排合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3.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在以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更注重傳授數學知識,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很強的學科,但是課堂教學氛圍又非常枯燥,這都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來,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以便更好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
4.創建課下探討學習模式
學校在課后,可以為學生創建探討學習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學習,教師參與進去進行輔助。通過過程中的探討,不僅能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對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鍛煉。
總之,小學數學是小學生眾多學科中需要邏輯思維很強的一門學科,由于小學數學中存在很多抽象化、難理解的知識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有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64.
[2]周瑞雪.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2015,33:55.
[3]徐雪明.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