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霞
【摘 要】在當今時代,問題解決成了數學教育改革的主題之一,在問題解決的活動中,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新時期我國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問題;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的發展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數學知識的運用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密不可分。問題解決能力是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與發展起來的,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能更好地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必須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1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構成的四個方面
問題解決在數學教育乃至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存在諸多問題,所以教育部通過改革課程目標來改善目前這種狀況。
1.1 發現問題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處處存在著問題,關鍵是我們善不善于去發現。我們只有發現了問題所在,才能對問題進一步分析,并最終去解決它。因此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前提,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發現問題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1.2 提出問題
發現問題后,緊接著將該問題提出來,形成可表述的問題。此階段問題已清晰的存在我們的頭腦中。為下階段的分析問題做好準備。
1.3 分析問題
分析問題就是學生運用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對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白問題的已知條件和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存在的障礙,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做好準備。該階段也是問題解決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
1.4 解決問題
這是問題解決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該階段的完成標志著整個問題解決過程的完成。
2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來提高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1 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薄弱
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并不是單指解決已經設計好的問題,還包括學生能根據情境發現、提出問題。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要遠遠低于解決現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很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一般都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決,這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無疑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
2.2 缺乏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多數老師不能經常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一節課的時間有限,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很不錯了,他們不能講求精而廣。但是新課標的理念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和途徑強調“多樣性”,并且希望學生由此發展創新意識。
2.3 沒有給學生留充足反思問題解決策略的空間
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大多數老師只是要求學生課下再回顧一下問題解決的過程,并思考一下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但是小學生的自主性一般比較差,在沒有老師的監督下他們很難課下自己反思與總結。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要預留出學生回顧反思的時間,以利于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問題解決的策略。
2.4 教師素養亟待提高
大多老師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問題解決的教學,加之部分老師在繼續教育中沒有專門學習過有關問題解決的相關課程,他們自身對問題解決的內涵認識都深刻,使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成為無稽之談。只有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才能從本質上得到改善。
2.5 教學評價制度的束縛
雖然現行教育中一直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現行社會和學校依然以分數高低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這些評價制度束縛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那些新課程理念的實施成為空話。
3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策略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分析,認真研讀新課標并查閱了相關資料,對現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如下策略:
3.1 加強教師對有關理論知識的學習
教師要想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自己必須對數學問題解決有深刻地認識,如果自己對相關理論不了解,這將使教學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因此,學習問題解決的相關理論知識顯得迫切需要。還有比較形象直觀的方法就是聽觀摩課,教師在觀察中邊聽邊學邊記憶,還可以和別的老師進行交流,加深對相關理論的認識。再一個就是研讀教育專家對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經典案例,他們的一些觀點和教學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使我們能夠面對不同的情境找到相應的辦法進行最有力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3.2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尤其強調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是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前提。這就要求老師加強對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訓練。而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并主動提出問題。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完全放松下來發展和表現。例如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時,可以這樣引入課程:“春節到了,媽媽給哥哥和妹妹分糖果,哥哥分到了11個糖果,妹妹分到了8個糖果,那么哥哥和妹妹一共分到了多少個糖果呢?”并隨即展現出相應的情境圖畫。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3.3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數學學科有較強的邏輯性,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拓展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鼓勵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通過長久以此的訓練,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將會慢慢得到提高。例如在講授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算法時,老師不直接講解進位法則,而是讓學生分小組自主探究,從而得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老師不否定或肯定哪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并選擇最佳方法。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大腦,而且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
3.4 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進行反思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給學生預留足夠反思的時間,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掌握該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同學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想不通的地方同學之間進行點撥指導,并且同學之間相互評論,形成評價反思的好習慣。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這個反思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新課標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是對小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應該在小學教要中貫徹實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把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1):8.
[2]郭新春.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
[3]余彩芳.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02(1).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