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國跨境電商交易增長迅速,發展跨境電商對促進外貿發展模式轉型、加快行業改革、帶動就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跨境電商需要國家有效的監管才能健康發展,我國跨境電商監管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跨境電商監管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跨境電商;現狀;監管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在我國,跨境電商起步晚但增速快,已日益成為我國企業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從規模上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張,跨境電子商務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從2008年的4.4% 提高到2012年的8.2%,達到2萬億元,2013年超過3萬億元,2014年達到4.2萬億元,2015年提升至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2016年有望達到6.5萬億元。按照運營模式,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可分為跨境B2B貿易和跨境B2C貿易,而且跨境B2C業務近年來也發展迅速。從市場格局來看,跨境B2B貿易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中一直占主導地位,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環球市場、中國制造網等直接搭建起國內生產商與國外大批量采購者進行交易的平臺,為雙方提供增值服務。
二、我國跨境電商監管現狀及問題
(一)跨境電商監管立法現狀及不足
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提供保障,近年來跨境電商雖然發展迅速,由于其具有全球性、無形性、匿名性、快速演進性等特點,其所衍生的許多問題,如電商模式下經營者的市場準入、通關商檢、稅收、消費者權益、支付安全、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新問題都需要法律法規予以保障。我國相繼也制定了一些法規來規范跨境電商活動,比較典型的如: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由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9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推出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新型海關監管模式等六大支持政策。2014 年7月,海關總署出臺《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進口模式。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國內企業更好地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
雖然我國制定了一些調整跨境電商發展的法規政策,但目前我國在跨境電商領域還沒有專門的法律出臺,現行以傳統商業模式運行需要而制定的法律體系和執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發展的需要。已有的政策支持、監管制度大多體現在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等制定的部門規章和一些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中,其效力層次低,由于政出多門,甚至出現相互矛盾沖突的現象。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跨境電商交易中逃稅收、避商檢、缺乏誠信,網絡欺詐、不正當競爭、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制。
(二)跨境電商行政監管現狀及不足
1、監管模式落后。跨境電商的經營模式與傳統貿易模式顯著不同,對監管模式和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海關、工商、稅務、檢驗檢疫等部門對跨境電商貿易監管的方法和手段還比較落后,現有的以口岸檢疫為主的、分塊式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的監管工作需求。2、監管協調機制尚未健立。跨境電商涵蓋涵蓋了營銷、交易、支付、服務等各項商務活動,需要多部門多環節共同監管,目前,海關、商檢、工商等部門對跨境電商進行監管時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協調協作機制,監測系統、監管體系間缺乏溝通,多頭管理、重復申報等問題時有發生,監管效率低下。
三、完善跨境電商監管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跨境電商法律政策體系
1、提高跨境電商監管的立法層次。加強跨境電商監管,應當提高跨境電商的立法層次,制定《電子商務法》,負責統—指導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彌補現有立法層次低、法出多門,相互矛盾的等缺陷。在《電子商務法》中對跨境電商監管體系、市場準入與退出、數據電文和電子合同、知識產權保護、電子支付、稅收、消費者權益保護、爭端解決機制等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及監管提供具體的法律依據。2、強化跨境電商市場主體規范制度。加強對跨境電商主體的管理,是避免網絡欺詐、保護消費者利益、防范偷逃稅收、實施跨境電商有效監管的基礎。關于跨境電商經營主體的制度設計,既要營造寬松平等的跨境電商準入環境,又要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管,可對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采取登記制度,特別是應出臺相應的法律規范對相關小企業和個人的登記注冊制度,突出對經營主體的責任要求。
(二)加強對跨境電商行政監管
1、創新監管模式。建議以政府為主導,開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為公共平臺,根據“追溯源頭、監控過程、追蹤流向”的原則建立質量安全信息流,根據“前端放開、中間控制、后續抽檢”原則建立質量安全監管流,構建并完善以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全國性的跨境電商監管模式,提高跨境電商監管的效率。2、加強部門協作,提升跨境電商監管合力。推動創建“單一窗口”平臺,依托電子口岸平臺,加強與海關、商檢、郵政、銀行等部門的聯系,積極推動建立“單一窗口”平臺。建立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強化跨境電商綜合監管。完善社會組織共治機制,鼓勵電商企業、行業協會、非營利性組織、第三方評價機構等社會組織參與監管活動。
參考資料:
[1].麥文偉.跨境電商監管模式亟待創新[J].中國紡織報,2015(2):001.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重點課題“遼寧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問題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lslktzd-009。
作者簡介:王玲(1971-),遼寧建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