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旭明
摘 要:開展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體育教學活動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自覺性,充分發揮體育修身養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協作學生開發心理潛能,滲透以認知、個性心理、心理品質、情緒情感、心理適應為主的教育,指導與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困擾,克服心理障礙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體育;心理健康;課堂教學
一、體育教學對高中生健康心理的積極影響
(一)培養堅強的意志。體育活動要克服諸如惡劣氣候、意外傷害、動作難度等客觀因素和畏懼膽怯、疲勞損傷等主觀因素的困難。學生必須克服主、客觀兩方面的困難,才能順利完成體育活動,如果體育項目要達到一定的運動水平,需要學生付出極大的努力和汗水,還要必須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在這個過程中,意志品質得到了磨煉,培養了高中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培養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體育教育以競技抗爭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學生參與,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一直貫穿著競爭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運動競賽,可以增加競爭意識,培養進取精神。一些集體性的體育活動,還需要配合默契,同心協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培養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協調人際關系。體育活動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進高中生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同時,通過體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和群體責任感,并學會以積極的態度關心他人和幫助他人。
(四)緩解精神壓力,消除心理疲勞。高中生面對緊張的學習壓力,普遍感到壓抑和疲倦,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渴望能從壓力中解脫。體育教育正是滿足了學生的這一需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助于緩解緊張的身體和心理,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尊敬、喜愛和信任之情,會讓學生心情愉快地完成體育課教學任務。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組織好每一個環節,關心每一名學生,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正當要求。教師還要善于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感情,贊許的目光,鼓勵的話語,或者是簡單的動作都能讓學生感知到老師的關注。教師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分享學生的悲傷和快樂,理解學生的孤獨、失望、氣憤等情緒。教師對學生關愛、尊重、負責,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了基礎,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產生深遠有益的影響。
(二)有效利用體育活動。體育教學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活動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精心組織、恰當引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1.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育教學的很多內容,都要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時又要顧全大局,通力合作。
2.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高中生的自控能力還不穩定,一些簡單重復單調的動作他們不愿完成,況且,很多體育活動要承受較大的負荷。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力求變簡單枯燥的重復運動為情趣盎然的比賽、表演等形式,以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愉快學習,并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堅強意志。
3.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體育教學的很多內容是在激烈的競爭中進行的,在競爭中,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爭取勝利的愿望,但最后的結果是不可能都成為勝利者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調節學生的情緒,既要充分肯定勝利者,又要更好地鼓勵失敗者,要求學生做到贏得起輸得起。
4.利用教學比賽,培養健康心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合適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體驗激烈競爭、團結合作帶來的身心愉悅,以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如,在進行短跑訓練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運用接力的形式競賽。在整個競賽的過程中,學生吶喊助威、鼓掌加油,小組內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促進了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多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賞識教育可以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高中生特別是表現較差的學生,平時在學校得到的表揚、贊賞少,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正確理解體育教學的目的,多表揚鼓勵學生,以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促使其健康成長。如,組織一場籃球賽,讓學生在球場上展現風采;組織小型的田徑賽,讓學生盡情放松……這樣的體育教學可以消除學生緊張壓抑的心理,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成功體驗,心理就會健康發展。
(四)因材施教。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把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感變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實在自己的教育行動中。我們必須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施教,這樣才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那些孤獨怪僻的學生,我們首先應該調整他們不合群、不善交往的現狀,為他們選擇足球、籃球及拔河等集體項目。這些群體性的運動項目有利于個體消融到群體之中,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對于那些性情急躁容易激怒的學生,可讓他們多下棋、打太極拳等;對那些自負好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愛爭強好勝的長處,和一些不足之處,選擇一些難度大、動作較復雜的技巧性運動,如跳水、體操等。
綜上所述,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強烈意識,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