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裕民
摘 要:《美術鑒賞》教學內容可以包羅萬象,特別是在進入了視覺文化時代的今天,凡是可以引起我們的視覺美感和心靈感動的形象,都可以成為我們《美術鑒賞》的教學內容。進入21世紀的高中美術新課程,已經不再是只注重傳統美術教學內容,只把經典美術作品作為唯一的教學選擇,而是需要美術教師慧眼識珠,隨時隨地把生活中的圖像資源轉化為教學內容。顯然,這樣的高中美術課程對于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方法
一、關于美術鑒賞
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編寫,又經過教育部審查推薦使用的《美術鑒賞》課本,應該是我們的首選。目前,通過教育部審查通過的高中《美術鑒賞》總共有5本,他們分別由5家出版社出版,我們習慣上把他們分別稱為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山東版和廣東版。這些課本各有特色,凝聚著許多學科專家和優秀美術教師的智慧和經驗,如果擔負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老師有條件,找齊這5種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研究,既是對教學內容的全面了解,也是自己對美術史和作品背景的系統溫習,對于承擔好美術鑒賞教學的老師不無好處。高中階段的美術課堂,主要以鑒賞為主。美術鑒賞課不僅要求學生對于美術作品有一般的欣賞,還要培養學生有能力對美術作品做出判斷,包括作品的藝術成就、美學價值、內在涵義等。要做到這些,需要多方面的修養和知識,美術課不能與其他學科分裂開來,需要很多學科的知識養料才能真正的理解美術作品,比如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地理常識等。要有對藝術以及美學的見解,還要熟悉社會背景、人文風俗等。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
(一)教師主導型。我認為在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型的教學方法應該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審美心理和能力,要結合現代的多媒體技術,提供更多的圖片、影音和實物,加強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的結合等。這樣才能突破教師的“一言堂”式的美術鑒賞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以新古典主義派畫家大衛的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為例:
我們要運用到多媒體,上課前要準備好包括文字的、圖片的和相關影音的資料,做好課件。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展示這幅作品,用語言講述作品的背景:
這幅作品創作于法國大革命的前夕,大衛選取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古羅馬的傳說作為創作主體。羅馬城選了荷拉斯三兄弟,對方選了居里亞斯三兄弟,但這兩組兄弟中卻有婚姻關系。畫面中婦女的哭泣與三個勇士的激昂氣概,形成鮮明的對照。為了祖國,必須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幸福。
此處以教師的語言講授為主,在講解完作品的背景后,我就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于英雄主義情結的理解,學生們被作品背景深深吸引,也對畫面中人物的命運唏噓不止,學生的對于這種戰爭更多的注入了人文主義情結。這樣開頭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求知興趣。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該畫面的特征:
作者以樸實無華的寫實風格、精確嚴謹的構圖和英雄式雄渾的筆調進行描繪,所以這幅畫后來成為繪畫藝術的典范。這樣便能夠使學生對于新古典主義繪畫具備了基本的認識。
深入分析作品:作者用明暗及其所形成的漸變關系來處理點、線、面以塑造形體,使之在空間中形成具有厚度和重量的體量感。明暗的漸變使形體產生了向畫面深處延伸的立體感。再次觀看作品,同時播放激昂、凝重的角斗士背景音樂。
經典的優秀美術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作品的誕生往往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動人的創作經歷,當這些封存的歷史記錄隨著作品鑒賞而復活時,會同時帶給學生以審美享受,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優秀的美術教師伴隨美術鑒賞教學,把關于美術和歷史的知識講活,甚至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此作品的鑒賞,運用了多媒體圖片和音樂的穿插教學,給學生帶來真切的感受,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的真諦和真實的情感。此鑒賞以教師為主導,加入了互動環節,也很好的引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師生互動型。互動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角色轉變,真正有勇氣把美術鑒賞活動看成是自己參與的主動性活動而非對老師觀點和技術模仿的被動性活動。進而真正達到教與學的統一。此方法應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美術鑒賞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洞察力、判斷能力的條件下方可運用。
同樣以新古典主義流派的代表大衛的作品《馬拉之死》為例,事先準備好此畫的高清圖片,設置幾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和學生共同討論。比如:馬拉是誰?作品表現了什么?個人怎么理解這幅作品?怎樣去鑒賞這幅作品?等等。我們通過這么多問題開展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通過一個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鑒賞,傳遞知識。
(三)學生自主型。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生是具有主體個性的人,教育教學影響只是在得到學生主體意識選擇、支持后,才能對其知識、個性品質、身體等各方面的發展起作用。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學習的獨立性、對教育影響的選擇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包括游戲法、探索法、觀察法和糾錯法等。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確,“重要的不是學生外表的活躍,而是學習強度和效率的提高,是學生獨立、能動、富有創造性地解決”美術鑒賞課題。
以本課為例,在鑒賞并討論了兩幅代表作品之后,請學生自己總結新古典主義作品特點,以此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然后,我又選取了大衛的另外兩幅作品,請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加以分析。并引入新內容,展示一幅浪漫主義繪畫,請學生分組討論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
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我認為我們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在教學中應堅持正確的方向,堅持因材施材、因需施教,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