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春
摘要:目的 脈血康應用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獲益。方法 對2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應用脈血康的療效觀察及用藥時間。結果 本病死因主要為血栓形成、出血、轉為白血病及骨髓纖維化。中藥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內皮損傷,因而可以減少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類藥物還能抑制纖維組織增生,因此有可能延緩本病向骨髓纖維化的終末期發展。中藥不抑制骨髓,又不誘發白血病,在真紅的治療中有廣闊的前景。結論 脈血康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主要是活血化瘀作用,收到良好的療效。
關鍵詞:骨髓增殖性疾病;活血化瘀;中藥治療
Abstract:Objective To benefit Maixuekang application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Methods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f 20 cases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ixuekang. 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hemorrhage, thrombosis, to leukemia and myelofib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prevent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drugs can inhibit the hyperplasia of fibrous tissue, so it may delay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to end-stage bone marrow fib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es not inhibit the bone marrow, and induced leukemia,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PV. Conclusion Maixuekang is mainl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received good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Bone marrow hyperplastic diseases;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指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這組疾病常有一類主要造血細胞系列增生及血小板常有粘附、聚集和釋放功能異常為特征。上述疾病臨床表現雖各有異,但基本病機相似,均為邪毒蘊于血中,血行不暢而成血瘀。但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火熱癥狀較突出,治療側重于涼血化瘀;血小板增多癥主要表現是肝脾不和.治療側重于疏肝活血;骨髓纖維化有顯著的脈絡瘀阻之征,治療側重于活血通絡。本文對2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應用脈血康的療效觀察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了12例真性紅細胞增多癥,8例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年齡為40~70歲,男女比例約3:2,該20例患者均使用脈血康膠囊按規定劑量口服,同時給予干擾素、靜脈放血、改善循環藥物治療。
1.2方法 脈血康膠囊主要成分:水蛭。本品為腸溶膠囊,內容物為灰黃色至灰褐色顆粒或粉末;氣微腥,味微咸。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脈止痛。用于中風,半身不遂,癥瘕痞塊,血瘀經閉,跌撲損傷。規格:每粒裝0.25 g,口服,2~4粒/次,3次/d。注意事項: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水蛭含水蛭素、抗血栓素、組織胺樣物質、肝素。水蛭素能阻礙血液凝固, 擴張血管, 促進血液循環,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改善血 液流變學。鮮品中含水蛭素較多, 炙后水蛭素 多分解破壞, 因此炙水蛭之效遠不如生用。筆者認為: 由于水蛭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生物活性物質, 故水蛭須自然干燥, 任何加熱的炮制方法 都會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物質變性而失去作用。此后一概生用, 果得宏效。然生水蛭腥 味較重, 每不易為病家所接受, 因此,水蛭以曬干為宜,不可焙炙或入煎劑,臨床應用以生水蛭研末沖服為好,其量一般為0.5~5 g,飯后服用或裝入膠囊吞服[2]。另外,水蛭有弱肝素樣作用,對凝血機制有影響,故臨床上凡有凝血功能障礙或有潛在的凝血功能障礙者,即使有瘀血見癥亦應慎用。同時給予干擾素a-2b 300萬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真紅患者靜脈放血200 ml,1~2次/w,改善循環藥物對癥治療。
2 結果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簡稱真紅,是一種克隆性的、以紅細胞異常增殖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3]。臨床發病率較低,發病率為 0.5~1.0/10萬。主要由紅細胞過度增生引起全血容量增多及血粘滯度增高,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和血流減緩,引起血管和神經系統的癥狀[4]。患者表現為皮膚黏膜呈絳紅色,尤以兩頰、口唇、眼結合膜,手掌等處顯著,常伴有暈眩、頭脹痛、有出血傾向,或血栓形成、脾腫大、高血壓等特點[5]。外周血中紅細胞數量超過正常高值,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亦相應增高,且常伴白細胞、血小板增高,并除外因大量出汗、嚴重嘔吐、腹瀉、休克、燒傷等血液濃縮所致的相對性紅細胞增多,及排除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特別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腎、肝、小腦及婦科腫瘤等所致者,還應注意有無嗜煙癖、是否居住高原地區、有無遺傳性疾病等。
本病以老年男性居多。男女比大約是1.4~2∶1,診斷時的中位年齡60歲,兒童罕見。病程進展緩慢,病程可長達10~20年,但本病易出現出血、栓塞等并發癥,且有惡性變傾向,易發展為白血病并骨髓纖維化、骨髓衰竭等,預后不佳[6]。由于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內皮損傷和血小板功能異常引起出血。西醫學對真紅的治療通過去除部分血液(如靜脈放血),或紅細胞成分(如血細胞分離機上行紅細胞去除術),以及抑制造血,如化療藥物(口服羥基脲、馬利蘭、環磷酰胺、靜脈用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等)、免疫治療(α干擾素隔日皮下注射)來取得。
中醫學上,本病屬于"血痹"、"眩暈"、"血證"、"癥瘕"等范疇。患者往往素體陽盛,嗜酒和嗜食肥甘、辛辣等,致血分郁熱,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或肝氣不舒,肝郁氣滯,氣滯血瘀;或痰濕偏盛,與熱搏結,化燥灼津,以致血行不暢,而成本玻本病以實證為主,或氣滯血瘀,或肝經濕熱夾瘀,或血熱迫血妄行。血瘀日久則脅下有積塊,痛有定處,舌質暗,脈澀;肝經濕熱則口苦咽干,煩熱,目赤,苔黃,舌質紅,脈數;而血熱,或身熱,或血不歸經,迫血妄行而有衄、下血諸證。故祛瘀瀉實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應貫穿于疾病的始終。中醫臨床分以下三種證型辨證論治。氣滯血瘀證癥見頭暈、沉重感,氣短、體乏、耳鳴、聽力減退、心悸、失眠、眼結膜充血。面頰、鼻尖、口唇及手足皮膚發紺,肋下積塊,舌質紫,苔薄白,脈沉澀。治擬活血化瘀,散結軟。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為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數量超過正常血小板計數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細胞過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復出血,故也名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癥[7],發病率不高,多見40歲以上者。主要病理生理特點有:克隆性,反應性或繼發性,家族性或遺傳性,男女比例無差別。
骨髓纖維化簡稱髓纖。是一種由于骨髓造血組織中膠原增生,其纖維組織嚴重地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組織增生,以及主要發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結內的髓外造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幼紅細胞及幼粒細胞性貧血,并有較多的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穿刺常出現干抽,脾常明顯腫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硬化[8]。本病屬少見疾病,發病率0.2~2/100000。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也可見于嬰幼兒,男性略高于女性。發病與季節無明顯關系。因骨髓纖維化多處于骨髓衰竭期,血小板減少,故未使用脈血康藥物。
總之,使用脈血康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明顯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降低血清膽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較強的延長血漿復鈣、凝血酶原時間,改善微循環,具強的纖溶活性和抗凝血活性。可以長期服用,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9]。
參考文獻:
[1]張娟,張媛.淺談水蛭在腫瘤疾病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雜志,2006, 22(4):69.
[2]黃偉,張碧華.脈血康膠囊應用的研究[J].首都醫藥,2011(20).
[3]張霆. 重用水蛭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一得[J].北京中醫,2002,(06):354.
[4]劉爾坤,張之南,酈小能,等.紅細胞增多癥的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1984,28:416.
[5]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6]單淵東,劉爾坤,張之南,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轉化[J].中華內科雜志,1990,29:19.
[7]王兆鉞.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分子機理與臨床研究的進展[J]. 血栓與止血學,2007,05:235-238.
[8]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41.
[9]李娟,羅紹凱.血液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