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楊衛
摘要:目的 分析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nAVM)患者診斷中應用CT和MR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確診的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患者20例參與研究,利用CT和MR對患者進行檢測,分析診斷效果。結果 20例患者中腦動靜脈畸形位于深部腦白質的有2例,位于側腦室的有2例,處于幕下有1例,位于皮髓及腦皮質交界區的有15例。CT平掃CT值主要為稍高的高、等、低混雜密度;MR平掃表現為特征性流空血管影的患者有16例,有明確引流靜脈及供血動脈的患者有12例;5例3D CE MRA檢查患者都表現出明確的異常小血管團;位于直竇旁的有1例,主要表現為局部腦質萎縮,位于左側腦室前角旁的有1例,主要表現為血栓機化。結論 CT和MR用于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診斷中得到價值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CT;MR;診斷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nAVM)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July 2015 ~2016 year in July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without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malformation in 20 cases in the study of brain,for detection of patients with CT and MR, diagnostic analysis. Results 20 patients 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located in deep brain white matter in 2 cases,2 c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 in subtentorial 1 cases,at the corticomedullary junctio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15 cases of.CT scan CT values are slightly high,low,and mixed density;MR scan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void blood vessels in 16 patients with clear drainage vein and artery in 12 patients;5 cases of 3D CE patients MRA examination showed abnormal group of small blood vessels clear;in the straight sinus in 1 cases,mainly for local brain atrophy a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 There were 1 cases in the anterior corner of the anterior chamber,which were mainly manifested as thrombus formation. Conclusion CT and MR have signific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N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T;MR;Diagnosis
腦動靜脈畸形(AVM)是腦血管畸形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30歲左右的青壯年人群的發生率較高,是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自發性顱內腦實質出血的重要原因,致死率以及致殘率都較高,屬于神經外科的危重癥。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nAVM)是腦動靜脈畸形中占比較高的一種類型[1]。本研究主要分析CT和MR用于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現對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在下文進行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任意挑選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nAVM病例參與研究,所有患者均經DSA檢查確診,其中女13例,男7例,年齡平均為(25.7±4.3)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以及MR檢查。其中5例進行三維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檢查。選擇2名放射科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盲法獨立閱片,另外選擇2名主任醫師審核后得到結論,記錄畸形血管團的供血動脈數目、來源、供血方式、大小、部位,觀察引流靜脈結構、流向、數目有沒有存在異常,并且與DSA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有12例,實施血管內栓塞治療的患者有8例;術后隨訪發現病灶全部消失的患者有14例,存在程度不同病灶殘留的患者有5例,沒有變化的有1例。
按照病灶在MR平掃上最大徑分為三類:①病灶最大徑>6 cm為大病灶;②3 cm≤病灶最大徑≤6 cm為中等病灶;③病灶最大徑<3 cm為小病灶。另外對患者病灶體積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公式為:長×寬×高×0.52[2]。
按照供血血管方法在腦血管造影片上區分病灶:將由大腦前、中、后動脈系統中超過1個的血管供血視為復雜供血,將穿支或皮質支視為單一血管供血。靜脈引流包括混合引流、深部引流、皮質引流三種類型。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研究選取20例患者,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頭痛的有3例,癲癇的有12例,存在局灶性功能缺失的有5例;根據病灶大小劃分:5例小病灶,13例中病灶,2例大病灶,病灶平均最大徑為(6.7±2.4)cm;17例為單支動脈供血,其中3例合并小動脈瘤,14例皮質支,3例穿支,3例為聯合供血(大腦中動脈+前動脈);12例為皮質引流,其中表現出球樣血栓機化的有2例,存在靜脈球的有5例,有5例為深部引流,其中存在靜脈球的有1例,有3例為混合引流,其中存在靜脈球的有1例,同時可以將引流靜脈的早顯顯示出來;MR表現引流及供血顯示不佳的有2例,通過DSA檢查后證實。從手術前后情況觀察到供血程度、病灶大小與病灶平均體積大體上為線性關系,引流復雜程度與球樣迂曲靜脈形成概率為反比。
2.2影像學資料及腦血管造影表現 本研究選取的20例患者中位于深部腦白質的有2例,位于側腦室的有2例,處于幕下有1例,位于皮髓及腦皮質交界區的有15例。CT平掃主要表現為腦表面腦回形態異常,CT值主要為稍高的高、等、低混雜密度,9例患者伴有血栓機化的鈣化;畸形血管團在MR中T1WI、T2WI上表現出程度不同的低信號,主要呈現點條狀、蜂窩狀、蜿蜒狀、簇狀的特征性流空效應,同時可見表現為迂曲、增粗的引流靜脈;MR平掃表現為特征性流空血管影的患者有16例,有明確引流靜脈及供血動脈的患者有12例,進行3D CE MRA檢查的5例患者都表現出明確的異常小血管團;位于直竇旁的有1例,主要表現為局部腦質萎縮,同時存在兩根細小畸形血管影;位于左側腦室前角旁的有1例,主要表現為血栓機化,沒有發現明確畸形血管影。比較同時具備DSA圖像以及3D CE MRA圖像的5例患者,引流靜脈的2例患者以及供血動脈的2例患者缺乏良好顯示,經DSA檢查證實,3D CE MRA對于由多支靜脈、動脈組成的較大nAVM的細節顯示效果比不上DSA,顯示的細小供血動脈的質量比不上DSA,很難將供血動脈引流靜脈局部狹窄及畸形血管團的供血方式等結構異常情況明確顯示出來,但是3D CE MRA較DSA能夠更好定位以及立體顯示異常血管團,能夠更有效顯示出由1支供血動脈和1支引流靜脈形成的小nAVM全貌。
3 討論
nAVM患者中潛在的嚴重并發癥主要為腦內出血,大部分患者的首發癥狀都是出血,這一癥狀是病變血管形成特殊的血流動力學各個因素之間產生作用所導致,出血機制與血管生理學、組織病理學、血流動力學、血管構筑學、等密切相關[3-4]。腦AVM的組成包括相互短路的血管團、靜脈引流及其之間的結構紊亂、畸形的動脈供血,具體包含引流靜脈的引流方、數量、引流路徑、直徑;供血動脈的供血方式、數量、扭曲程度、來源、直徑;畸形團的分隔、位置、形態、大小;屢道的數量以及大小;畸形血管團對周圍組織結構的影響及其生長方式;并發血管瘤的位置、形態[5-7]。有學者研究發現,畸形血管壁厚度不足100 μm的患者出血占比接近85%,證實出血與血管壁厚度存在聯系[8]。
綜上所述,MR、CT用于未出血性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診斷中具有顯著價值,結合MRA、SWI、3D CE MRA 各序列成像,能夠獲取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更加清晰顯示 nAVM內在構成,對nAVM進行準確定位以及定性,可以將其視為臨床nAVM 診斷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亓連玉, 劉冬艷, 凌宗燕. CT與MR檢查在腦血管畸形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23(8):1170-1173.
[2]李子健,何來昌.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血管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33(4):511-512.
[3]王健,劉榮耀,許友松,等.隱匿性腦血管畸形的診斷與治療(附15例報告)[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7):392-394.
[4]黃凡衡,虞祝娟,王顯龍,等.常規MRI及MRA結合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在腦血管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10(8):810-813.
[5]張軍,陳寧,冀剛,等.64排CT血管造影在腦動靜脈畸形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28):5487-5490.
[6]張奕昭, 胡海菁, 徐新超. MSCTA 容積重建在非增生性腦血管畸形診斷中的價值?[J].CT理論與應用研究, 2013(3):485-492.
[7]王陽,程振國,孫來廣.顱內動靜脈畸形合并顱內血腫的外科治療[J]. 醫學信息,2013,26(1):270-270.
[8]陶玲,高虹.腦動靜脈畸形的圍手術期護理[J].醫學信息,2013,26(8):486-486.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