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林飛
摘 要:目的 探討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對變應性鼻炎患兒的影響。方法 選擇該院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的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為觀察對象,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療效及鼻結膜炎專用量表(RQLQ)評分。結果 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RQLQ的7個條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可提高患兒的服藥依從性,提高療效,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護理;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兒童;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
兒童變應性鼻炎(AR)是患兒接觸變應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鼻塞、噴嚏、流鼻涕、嗅覺失靈等[1],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量。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是AR的新型的脫敏療法,適用于對常規抗過敏藥物效果不理想,且對多種過敏原呈陽性反應者。但該法一般需要2~6個月起效,療程較長至少2年,但許多患兒及家屬缺乏耐心,往往中途放棄。研究[2]發現,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脫敏治療的效果患兒生活質量。我院對60例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的變應性鼻炎AR患兒使用個體化延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的常年性變應性鼻炎AR患兒為觀察對象,患者均表現為鼻塞、鼻癢、噴嚏、流鼻涕等癥狀,皮膚點刺試驗中,粉塵螨變應原“++”及以上,符合AR診斷標準[3]。排除急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自主神經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態反應性其他類型鼻炎,入院前1個月內使用過全身性皮質激素治療及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6~12歲,平均(7.9±2.0)歲;病程1~3年,平均(1.6±0.2)年;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粉塵螨滴劑,每瓶2ml,粉塵螨滴劑1~5號,根據過敏程度調節劑量。常用量分為遞增量和維持量,遞增量為1號,2號,3號,維持量為4號,5號;滴于舌下,含1分鐘后吞服。蛋白濃度10μg/ml,由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舌下含服,0.5ml/次,2次/d,以3個月為1個療程,堅持服藥4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告知患兒家屬AR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不良反應情況,讓家屬明白AR慢性和反復性發作的特點,治療的長期性及療效,囑家屬監督患兒按時含服藥物并定期復診。指導患兒正確的擤鼻方法,囑家屬盡量減少與寵物、地毯、羽毛制品的接觸,囑患兒家屬注意環境和家庭衛生,保證患兒盡量減少接觸變應原,勤曬衣物被褥,保持室內通風、清潔、干燥。同時建立完整的患兒就診檔案,記錄患兒家庭電話,定期電話隨訪。
觀察組給予針對性延續護理:①選擇3名具有10年以上五官科護理經驗、溝通表達能力強的主管護師進行針對性延續護理培訓,主要包括:針對性延續護理的理念,強化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AR相關知識及隨訪規范等。首先,指導患者遠離過敏原;醫護人員正確指導患者認識比較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螨、青霉菌屬、毛頭菌、白霉菌、棉絮等等。遠離過敏原是主要的措施之一,如花粉粉種類木花粉開始于3月中旬,4—6月份為花粉高峰期,主要的致敏花粉包括榆樹、楊樹、柳樹等。草類花粉開始于7月中旬,主要包括的致敏花粉為禾本科等。確定過敏原之后,盡可能在這一時期減少戶外活動,可以佩戴眼鏡和口罩,外出回家之后進行淋浴。其次,給予患兒心理護理;鼻炎患兒經常出現陣發性噴嚏、鼻塞、嗅覺減退等臨床表現,嚴重者可以影響患兒的睡眠質量,導致患兒經常出現煩躁不安、哭鬧等情況。治療變應性鼻炎AR時要重視其精神心理變化情況,積極主動的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消除患兒的不良情緒,針對不同病情進展的患兒,應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比如患兒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飲食習慣等,幫助其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提升治療依從性。再者,囑咐患兒及其家屬合理飲食;變應性鼻炎AR患兒要注意清淡飲食,多喝開水并多吃水果、蔬菜,盡量少吃辛辣、油膩以及因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比較常見的包括魚類、甲殼類海鮮、核果類等。某些水果蔬菜也會引發過敏癥狀,如:香蕉、鳳梨、無花果、櫻桃、桃子等,也可以多食用大量的抗過敏食物,如:蜂蜜、紅棗、金針菇等等。②建立完善的患兒檔案(內容包括:家長姓名、聯系方式、過敏病史、皮膚過敏原點刺試驗結果、所用藥物、起始時間、取藥時間、療效、不良反應、隨訪時間等,掌握并記錄患兒的詳細治療經過。檔案內容與對照組相同。③從出院后開始,主管護師每周電話隨訪1~2次,每月上門隨訪一次,持續6個月。主要觀察患兒服藥依從性、飲食、體育鍛煉及病情改善,是否有避免誘發變應性鼻炎AR發作的良好生活環境及習慣,對患兒的心理狀況做好有效溝通。
1.3 觀察指標
①6個月后,使用Morisky問卷評價患兒的服藥依從性,問卷包括4個問題,內容包括“第一,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經歷?第二,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第三,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第四,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每個問題1分,總分4分,分值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③入院時及隨訪6個月后,使用鼻結膜炎專用量表(RQLQ)由患兒家長配合評價患兒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日常活動(18分)、睡眠(18分)、鼻部癥狀(24分)、眼部癥狀(24分)、非鼻眼癥狀(42分)、行為問題(18分)和情感反應(24分)等7個條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受變應性鼻炎AR的影響越嚴重。
1.4 療效評價標準[3]
門診就診2年后以癥狀改善率評價療效,噴嚏、鼻塞、鼻癢、流鼻涕各1~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癥狀改善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顯效:癥狀改善率在66%及以上;有效:26%及以上,66%以下;無效:低于26%。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為(3.4±0.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2±1.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5,P<0.05)。
2.2 兩組療效比較
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為90.0%(54/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4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P<0.05)。
2.3 兩組RQLQ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RQLQ的7個條目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門診就診2年后兩組RQLQ的7個條目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AR為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中的常見病,超過1/3的患者會發展成哮喘。我國兒童AR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不僅影響患兒的生理健康,還影響其生活質量、情感健康、學習和認知功能等。研究[4]表明,AR的發生與患者免疫力低下有關。SLIT是2001年WHO正式推薦的可替代傳統注射方式的脫敏方法,是將變應原滴在舌下,含1~3分鐘后吞咽,使患者逐漸耐受變應原,提高免疫力,從而減輕變應性鼻炎AR癥狀。其可改變AR的自然進程,預防疾病加重,適用于成人及兒童患者,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可塑性更強。且具有方便、有效及在家自主給藥的優勢,適合于傳統藥物治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家屬工作忙或懼怕打針的患兒,療程至少2年,療程結束后可維持數年療效。因此需患兒的堅持和監護人親自監督才能完成。監護人常會因工作忙、患兒學業緊張等原因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5]。個體化延續護理是護理人員針對個體差異,通過信息化工具如電話、電子郵件及家庭訪視等方式,在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庭成員之間建立有目的的互動,以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可對患兒及家屬提供針對性護理幫助。
研究[6]發現,即使在院內已接受詳實的健康指導,大部分患兒及家屬仍缺乏執行能力,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如藥物的不良反應、患兒的不依從、病情的反復及居住環境的除螨等還是不能較好地應對。本文觀察組的護理人員通過家庭訪視、電話隨訪等方式指導患兒家屬注重家庭環境,密切觀察及監督患兒院外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等,可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監督患兒的服藥依從性,提高了治療效果,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RQLQ的7個條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可提高患兒的服藥依從性,提高療效,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由于本研究納入病例較少,尚需不斷擴大樣本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參考文獻
[1]許瑾. 變應性鼻炎特異性免疫治療護理干預[J]. 臨床護理雜志,2013,12(4):35-36.
[2]崔瓏,王智楠,徐忠強. 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不同年齡組兒童變應性鼻炎的長期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1):17-19.
[3]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 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J].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135.
[4]許衛華,王奇,梁偉雄. Morisky問卷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424-424.
[5]張念武,董曦文,王利霞,等. 變應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J]. 山東醫藥,2014,09(13):78-79.
[6]李華斌. 變應性鼻炎的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49(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