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琴
摘 要:美術教育生活化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使每個幼兒都有個性化的表現。生活化美術教育對于教師而言更是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為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順手可得的教具。
關鍵詞:新綱要;生活化;美術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藝術的指導要點中明確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美術教育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內容生活化、表現方式多樣化、材料運用日常化。主要是通過內容的生活化、環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動策略,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美術手段表現周圍的生活世界。讓幼兒在生活中“動”起來,感受生活、融入生活,獲得美的體驗,形成自然、真實的審美情趣。
一、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策略
1.經驗與興趣結合
我們將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活動滲透在主題的實施中。在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表達,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
平日里,我們從實際出發,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在為幼兒提供一些必備的基礎材料的同時,注意盡量和孩子們收集較為合理,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進行活動,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在“三八”節主題背景下我們預設了美術活動“我給媽媽做新衣”。活動前,我們邀請了所有的媽媽來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參加活動,孩子們顯得非常興奮,和媽媽一起收集做新衣服的材料:報紙、塑料袋、卡紙、媽媽的舊衣服。在活動中,老師先請孩子們來說說平時媽媽最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有些孩子說裙子,有些孩子說西裝,也有些孩子說警察叔叔的衣服,接著老師請媽媽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一件什么樣的衣服,經過孩子和媽媽互相討論、商定,最后,孩子們帶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媽媽制作新衣。孩子在活動中經驗不斷的豐富,思維也更活躍。
“生活經驗”是孩子創作的源泉、興趣是孩子創作的動力,只有這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孩子們才能在美術活動中真正體會創作的快樂。
2.室內與室外相結合
《新綱要》在組織與實施部分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應有利于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幼兒間的交往。我們根據不同的主題設置不同的美術活動內容,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大膽地創造,并將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在主題墻上、作品欄中,孩子們置身與自己創設的環境中,心中滿是自豪感!
此外,我們還帶著孩子組織寫生式的美術教學。孩子們帶著裝著筆和紙的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室外,畫畫自己喜歡的。在畫之前,師生就如何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畫在紙上作了討論,在自由的探索中,孩子們和老師共同得出結論:只要找準一個點,一個物,看看這個點、這個物的上面是什么,左右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很快孩子們掌握了這一觀察和落筆的方法,孩子們認真地畫著自己眼中的世界。生活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不將美術教育的形式拘泥與課堂,不將孩子拘泥與室內。
3.運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新《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多種工具和材料的基礎上,尤其重視一些廢舊物品的提供,并專門在區域角準備了一個大筐,收集廢舊材料,如:環境布置剩下的卡紙、泡沫紙、塑料袋,一次性杯碟,布條,飲料瓶,包裝袋等,并結合主題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
如在《多姿多彩的魚》主題中,我們將收集的掛網、紙片、一次性杯子等涂上顏色,用來制作美麗的魚。活動即培養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創造力,同時也促進了幼兒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形成了節約資源的意識,此外,這些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稻草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
又如在秋天的主題中,我們收集了大量的樹葉等等,這些秋天的樹葉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一幅幅有趣、富有個性和創意的畫。我們將撿來的樹葉收集起來,進行了“樹葉貼畫”,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創作,將樹葉制作成了不同形狀、不同圖案的美麗的圖畫,并將孩子的作品展示在主題墻中。
二、美術教育生活化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
1.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在生活化美術教育中我們注重讓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如帶領孩子走近大自然、走近社區、到超市、去書城等等,引導孩子運用感官充分感知周圍世界中的美,雖然孩子對美的認識還很表面、膚淺,但通過老師的引導已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并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藝術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美的感受性得以深化,演化為自身對美的事物的追求與表現,因而變得更富有人性。
2.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
美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美的感性經驗,才能有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愿望和能力。而幼兒表現美、創造美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生活化美術教育方式,正是為幼兒提供了觀察生活、感受美的最佳方式。
3.使每個幼兒都有個性化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經驗、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思維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這也決定了每個人都是富有個性的個體,在生活化的美術教育中,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觀察角度認識世界,每個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有差異的。體現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都會有差異,生活化的教育活動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差異,他們有自由選擇材料的權利,自由表現的權利,每個幼兒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和天賦。
當然,生活化美術教育對于教師而言更是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為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順手可得的教具,同時也大大節約了教學成本,在生活化教學中需要的是教師的思考,思考怎樣從生活中發掘隱含的教育價值,怎樣讓生活中的素材為教學所用。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
[2]《幼兒教育》教師版,浙江教育報刊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