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新媒體的出現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和在線學習的方式越來越普及,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正在進入信息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微課”教學做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微博”“微信”等“微”時代進入尋常生活中。這種“微”時尚同樣進入了教育領域,在信息課堂上“微課”成為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堂如能將其中的教學環節制作成微課的話,學生就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因材施教、彌補個性差異、查漏補缺的目的。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課程為基礎而開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較好地符合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所強調的語言、空間、音樂等智能的培養和發展。
一、微課的界定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信息技術老師可以用錄屏軟件、會聲會影等軟件經過編輯制作演示操作類的自主學習。
二、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短”
由于小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一段教學微課程視頻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學生能在這段時間保持較高的專注力且保證有質量的學習,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注意力規律。
2.資源容量“小”
由于微課教學視頻時間短,微課視頻及配套資源經過壓縮,容量一般只占幾十兆左右,視頻支持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多樣,不受限制。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線流暢地學習,如果有困難或有需要的學生還可以下載到手機、平板上觀看。
3.教學內容“精”
微課大約時長10分鐘,雖然時間短,內容少,但是集中展示了課程的重點問題,某個教學難點或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甚至重復學習,能幫助學生提優補差。
4.資源組合“活”
微課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要,將重難點根據學情組合成一個個多樣的環節、靈活組成。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還可通過微課進行再次的知識梳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改變傳統教學形式的單一性。一次制作完成的教學微課,可以多個班級的多個學生重復學習使用。
三、“微課”制作中的關鍵因素
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選擇一個或兩個重點進行講解,有利于突破難點。
教師制作微課視頻內容要“少而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要有較完整的課程結構,包括開始、結束、授課、有層次的作業等,而不是在課件中隨意選取一段。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需要突出重難點又要讓學生有興趣,不能太冗長和沉悶,以免學生失去耐心和興趣。
在制作微課視頻中,教師的講授十分重要,由于微課時間很短,所以在錄制時要口齒清楚、語速適中,每一秒的時間都要重視,盡量做好充足的準備表述不清、口誤等現象,重點內容可以配上字幕,方便學生理解。
四、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優勢
1.有助于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信息技術教學就是教師講授、演示,學生照樣操作。這樣的課堂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無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微課的運用,由教師根據每堂課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這樣也有助于營造一個積極自主的課堂氛圍。
2.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借助“微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根據具體的重難點進行錄制,也可設計多種形式,比如小任務等。“微課”進入課堂既能一一擊破重難點,又能節省講授時間,并且還保證了學生思維的連續性。
3.促進分層教學的實現
信息教師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每個學生在操作和動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課堂練習時,有的學生正做一半練習,有的學生早早完成了嘰嘰喳喳的互相欣賞,更還有基礎較差的學生才剛剛開始。信息技術教師經常困擾如何才能使學困生不再掉隊,又如何讓優生不再無聊等待。而微課進入我們的課堂,使我們這一棘手的難題迎刃而解。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提供微課視頻并設計分層次的練習,讓每位學生都有事可做,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或者完成額外的任務,讓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都能施展自己的能力,得到成功的喜悅。
4.有助于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師往往承擔一個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一節課要重復四五遍。這樣多次上同一堂課,教師也會產生倦怠情緒,覺得機械無味。如果使用“微視頻”教師可以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練習上,這樣就減少了不必要的講授重復勞動。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業務能力,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將微課引入信息技術課堂中,我們發現“微課”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多變化,學生在課堂內成為真正的主人,每個人在課堂上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學習信息技術的自信心大大增強,同時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鄭賢.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應用的實踐[J].教育信息技術,2015(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