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瑪拉加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水平在不斷的提升,但還是有些地區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后。在青海省的牧區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其教學水平也相對落后。伴隨著新課標的不斷實施,對于教學方面也越加重視。進而青海牧區的小學教育也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輕松解決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進而更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提升教學水平,讓語文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關鍵詞:多媒體;青海牧區;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不斷地在更新,不斷地在進步。在教學比較落后的青海牧區中也進行著課程改革,在學習上,不斷地進行著探究和摸索,擺脫原來低效的教學。但改變是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物質,比如說運用多媒體技術,讓落后、閉塞的教學環境進一步得到提升,讓現在的青海牧區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成為高效的當代新型課堂。因此,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構建青海牧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條件之一。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青海省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屬于高原地帶。因此,根據地理位置的差異可以看出,青海省多數地區相對比較貧困和落后,尤其是青海牧區,地處偏遠的山區。在這個偏遠的地區,使學生的見識短薄,沒有很好地開闊視野,進而造成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同時,家長也不重視學生的教育,更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狀況的出現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首先就是要從教學上看,利用好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欲,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出現的事物進行多媒體應用,將內容進行情景創設,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對內容的了解和學習的求知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教師就要在學生對學習有強烈求知欲的狀況下,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適當地給予幫助和鼓勵,進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升,更進一步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活動。這種多媒體的高效運用,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開闊學生視野
在青海牧區,因其獨特的地理特點,交通環境閉塞,知識面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知識資源非常稀少,進而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將教材上的內容講完就行,致使學習枯燥乏味,而且滿足不了現實的學習需求。經過新課改之后,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是利用教材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知識,進而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拓展。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的方法,拓寬學習資源,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學到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許多學生沒有去過桂林,更談不上見過桂林的山水。而這種狀況下,要讓學生去學習和理解文章,就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了。單單利用教材中的圖畫是完全引發不了學生對文章的美感,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章內容設計課件,用更直觀的畫面表現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因此,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比如,在《自然之道》中,由于學生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了解的比較少,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搜尋各種相關自然環境的影像,根據尋找出的相關影像進行知識的補充,讓學生深度了解自然環境,從而使課堂教學高效化。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牧區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寫作方面,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寫”。在青海牧區中,因為學生的日常生活長期閉塞,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進而導致學生在寫作中缺少寫作的素材。在每次寫作的時,學生都無從下筆,沒有去寫作的想法。因此,根據出現的這些問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寫作資料進行參考,抑或是創建寫作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更快更好地完成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讓學生以“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為主題,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場景,并在一旁協作指導,讓學生細心觀察,看到有重點的地方進行放大重播等等,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在經過創建場景中,讓學生明白要去看些什么,怎么看,如何去構想等。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青海牧區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同時,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進而為今后構建牧區小學的高效課堂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映潔.對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踐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