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摘要:通過培養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既能降低課堂學習難度,又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從學生語文預習的現狀分析入手,探討培養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策略。有效培養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這樣能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輕松。
關鍵詞:預習能力;自主學習;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奔毤毱肺哆@番話,不難發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以及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對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預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生語文預習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在學校教學中得到實現。學生的預習情況表現良好,但仍有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沒有掌握語文預習的技巧。經過平時的教學觀察,筆者發現有三大主要原因影響學生的預習能力。
(一)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角色和定位失當,覺得課前預習不利于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利于課堂生成,只注重語文教學的概括性,不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
(二)學生自主意識薄弱
一些學生沒有把學習看做自己的事情,過分依賴家長和教師的督促和監督,因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也有一些學生習慣于教師課堂“滿堂灌”,不愿動腦,只是被動地聽課,不愿獨立思考探究,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即使預習也是淺嘗輒止,難以掌握教材中各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因而不易發現問題,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三)缺乏教師有效評價
預習的評價,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總是不了了之,并沒有落實到位。因此,很多學生會忽視課前預習或隨意應付了事。缺少有效的形成性預習評價方式,不利于及時揭示文本中的問題,無法及時反饋教學活動。而對預習終結性評價的缺失,同樣不利于對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這一切使學習活動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并沒有使學生從課前預習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行為習慣,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策略。
二、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策略
(一)對于識字、寫字的預習,采用“圈圈讀讀認認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和“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會寫。因此,在課前預習可以采用“圈圈讀讀認認法”。
案例: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只鳥蛋》。本課文后面“我會認”部分共列出12個生字:蛋、取、涼、定、捧、連、輕、仿、佛、抬、投、向。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先在課文中找到這些詞語,并圈出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如“蛋”字,要求學生圈出“鳥蛋”兩個字;接著將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讀讀,至少讀3遍;最后作為監測,能一口氣把“我會認”的生字讀出來。“我會寫”部分共有6個生字:聽、唱、連、遠、定、向。在預習時,筆者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生字,同樣畫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并讀一讀這些詞語,比如,聽見、歡唱、高遠、投向、一定。再把生字的拼音默在課后“我會認”部分生字的上面。
(二)對于閱讀第一教時的預習,用“三讀三想預習法”
一讀課題,理解題意。二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大概講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讀課文,想想讀了課文,有什么想說的話或想問的問題,寫下來。
案例: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看電視》。預習時,筆者要求學生至少讀三遍,并提出要求:第一遍,讀懂題目,題目中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第二遍,想一想《看電視》一文中發生了什么事情;第三遍,想想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做個記號,大家一起解決。
(三)對于閱讀教學第二教時的預習,采用“精讀預習法”
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對于文章的重點段畫上“△”,多讀幾遍,在有感受之處寫下感想,或在疑惑之處做好標記。
案例: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在預習時,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在文章第3自然段畫上“△”,并要求多讀幾遍?!盀貘f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在讀的過程中感悟烏鴉的機智聰明,并理解“漸漸”一詞的用法。
最后,筆者想通過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一段話總結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皩W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腦筋,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時,就做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有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會集中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