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琴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學環境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也需要隨之進行變革和創新。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教學法;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各種因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因為只有教學方法得當,才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勢來看,很多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即仍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統一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沒有獨立性、自主性和個性可言。這種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死板、枯燥和乏味,學生完全提不起學習興趣,學生的個性被泯滅,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被限制,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培養社會需要型人才,不符合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當前的教學方法,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這樣,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習慣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計劃,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的營養,可以為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展現自己的個性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創造空間。比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哪吒鬧海》這篇課文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人物、角度和故事情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要對學生有不同的思路進行恰當鼓勵和贊揚。這樣,可以營造一種活潑靈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支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展現自己的個性,進而能夠對閱讀更加感興趣。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要保證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閱讀興趣,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寓意,要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豐富學生的知識。此外,在某些情況下,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從另一個角度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這節課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類似的文章,比如說《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之類的傳統神話故事,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讓學生喜歡上閱讀。
三、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與作者產生共鳴,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三打白骨精》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播放一段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沉浸在影視劇情當中,從影視劇情中形象地觀看和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心理變化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結合影視中的相關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體味文章。教學一開始影視播放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情境,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不知不覺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究、思考和學習文章內容,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深化學生記憶。
四、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接觸的東西不多,正是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要充分把握這個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分類,讓學生學會對文章的一些內容進行快速閱讀,對文章的一些內容進行細細品味,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學會做閱讀筆記等。這樣,學生漸漸形成一種科學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從閱讀中汲取成長和發展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