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玲玲
摘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長文”,如何辯證解決“長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的矛盾,實現“短教”,是閱讀教學中亟須解決的一個難點,也是達成高效課堂的一個有益探索。就此,在日常教學中對“長文短教”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展開研究,進行探索,實現了高效課堂。
關鍵詞:長文短教;高效課堂;策略
新課標實施以來,無論是北師大版還是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都通過不斷增加閱讀篇目與提高課文的容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內容很長的課文,如何辯證解決“長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的矛盾,實現“短教”,是閱讀教學中亟須解決的一個難點,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一個有益探索。
一、長文短教的準備
1.鉆研教材,提綱挈領
“長文”文本內容的豐富性和隱秘性決定長文教學價值的多重性。長文教學課堂時間有限,勢必要對教材有所取舍,至于抓什么,放什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它需要教師歷經深入研讀文本的過程。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老師說過:“每教一篇課文之前,總要反反復復地讀,或朗誦、或默讀、或圈點,直到品出了味兒,才決定教什么和怎樣教。”所以教師要對教材深入研讀,與文本、學生、同伴、編者、自我等“多維對話”,產生充分的理解感悟,真摯的情感體驗。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在教學時駕輕就熟,深入淺出。
2.指導預習,事半功倍
長文字數多,篇幅長,通讀一遍需花費不少的時間,在教學前可精心設計預習作業,不但要求學生注意查閱必要的資料以補充背景知識,還要解決基本的字詞障礙。如,人教版第八冊1 3課《夜鶯的故事》,講述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事,戰爭離現在的孩子甚遠,他們無法理解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千瘡百孔,預習時可讓學生通過聽廣播、看電視、讀書看報,關注世界上發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戰爭中孩子的生活,以期在認識、情感上積累一些感性體驗,拉近文本與學生間的距離。
二、長文短教的策略
1.教給閱讀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觀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這個教育觀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為宗旨,符合現代教育原則和學生成長規律。教師長文短教,學生長文短學,掌握閱讀方法能為其高年級乃至成人后的海量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長文很多是寫人敘事的文章。這類文章條理清楚,線索清晰,語言優美,適合讓學生瀏覽。南朝的蕭統在《<文選>序》中就指出要廣泛地閱讀。瀏覽一般是略觀大意,大致分為掃描式和跳讀式兩種。掃描式,要求在閱讀中一目數行,迅速掃視,摘取字里行間的重要信息。跳讀式,根據一定的目的或某種需要,舍棄一部分不讀,只快速閱讀相關的部分。掃描式和跳讀式在閱讀中一般互相結合,交替使用。使用這兩種方法,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以捕捉有價值的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作者布局謀篇、表情達意的思路,是貫通全文的思維線索。它是個復雜系統,有總思路和其派生的思路。理清文章思路可以看作是長文短教的“入口”,對文章有了整體的初步感知后有一個發現、比較的認同過程,才能直奔中心內容。《夜鶯的歌聲》有個特殊的分段方式——隔行分段。抓住主人公“小夜鶯”給每個部分概括小標題“誘敵一帶路一殲敵一再誘”,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同時發現了重點在于“誘敵”。
3.“點”串聯全文
“切入點”應該是文章最關鍵的某個部分,如,思維訓練點、朗讀訓練點、語言訓練點等,聚焦一點,洞照全篇。選準這樣的點作為教學的切入口,輔之以質疑、解疑的教學方式,由此讓學生領悟全篇,是一種省時、高效的教學方法,也是長文短教、深文淺教的一種策略。
文中內涵豐富的詞句、點睛之筆、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等往往是文中的“綱”,綱舉目張。如,寫人記事的課文,要抓住表現人物品質或事情意義的關鍵詞、句、段,揣摩體味。仍以《夜鶯的歌聲》為例,那個小男孩是憑什么把侵略者引入伏擊圈的呢?憑的是機智,他以淘氣和“無知”迷惑敵人,使敵人上當。小夜鶯和德國軍官的對話等表現他的淘氣和“無知”的語句,要作為重點。從重點句體會小男孩故作淘氣和無知后,從而更深地體會他的機智和對祖國深沉的愛。
4.整合全組課文
要緊緊圍繞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整合同一組課文,整體規劃,互相補充,有的精講,有的略講,教會學生閱讀同類文章,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切實做到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
更為重要的是:長文短教,教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的,學生自主“學”的時間就增加了一一他們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理解、欣賞,進而真正感受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