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宜
摘要:所謂民間金融,顧名思義是和官方金融相對的金融形式。民間金融的最大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常游離在現行法規框架的邊緣,但同時民間金融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單元。當前,我國民間金融獲得了快速發展,卻也面臨著因缺乏系統地監管而存在多方面的金融風險。鑒于此,在發展民間金融的過程中,更有必要分析其風險的成因并防范潛在的風險,以此來規范民間金融有序發展,使之真正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前進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民間金融;風險成因;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引言
民間金融是由自然人非金融企業構成,并且是繞開了官方金融體系的一種金融形式。民間金融并不會受到嚴格的官方體系監管。通常民間金融的具體形式包括了民間借貸、典當、小額貸款等幾種。隨著信息科技的日益成熟,以P2P金融為主的網貸模式也成為民間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民間金融固然因其獨特的靈活、便捷等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監管的不到位更有可能催生違法犯罪情況發生,誘發金融風險。
一、我國民間金融風險成因
1.外部風險成因
整體而言,民間金融所可能遭遇的環境風險通常來源于政治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變動對金融活動的參與者所帶來的風險。部分自然風險會導致借款人財產毀于一旦,進而不能完成償還貸款,最終導致民間金融活動的交易方遭遇重大損失。
民間金融的外部風險成因一般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于我國政策變動有著不可期待的特性。金融政策的改變或更迭的原因在于金融發展對社會本身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當前國內對民間金融行為并未作出清晰的界限,對民間金融合法性的問題一直含糊其辭,并且社會各界對此問題也爭論不休,應民間金融創新形式不斷改變,也進一步對其合法性的定位造成某種程度的難度。以馬克思理論來看,利潤和成本的比例拷問著人性。民間金融如其風險疊加到了一定程度,達到了法律所規定的界限,侵害法益,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國家便會打擊民間金融,這也給相關交易主體產生了很大損失。
2.內部風險成因
筆者重點從信用風險成因和操作風險成因來概括民間金融企業的內部風險成因:(1)信用風險:該風險主要是由違約與信用價差構成。前者主要是指在放貸一方因為到期,卻又沒有能力支付本息而給貸款金融企業產生的風險。后者則是指接受貸款方履約程度出現降低而給放貸企業造成的損失。民間金融因為其所服務的特殊業務對象,也進一步無可避免的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2)操作風險:該風險主要是指技術層面的風險,具體來說就是指放貸方的硬件設施的不健全。而在組織上,并未建設起健全的風險防范組織。毋庸置疑,相對于組織化的民間金融,一旦失去了風險監控組織,沒有必要的風險監控系統,必然會使得民間金融主體遭遇嚴重的潛在操作風險。
二、防范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對策
1.完善法律法規
無法回避的是,在現下的我國法律體系框架中,民間金融并不處于一個有利甚至是合理的地位。因此,在修改法律背景下,筆者認為也有必要對民間金融實施獨立立法。了解到不同區域中的民間金融借貸市場的模式不盡相同,筆者認為應當由地方政府來設置針對該地區民間金融的特定法律法規。其內容必須要涉及到參與交易的個人,還有以貸款業務為主的企業,以及在交易環節中起到擔保作用的中介機構。
個人層面上,則可主要滿足兩個層面的規定。一方面嗎,需要對涉及民間金融的人員素質做出規范的要求,讓個人在使用民間金融實施投融資過程中,可以嚴以律己,對自己的行為有充分的認識,以防發生跑路的情況。另一方面,還應當加強對p2p金融網貸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讓從業人員真正了解到金融知識,并且對交易環節所涉及的步驟有全面的掌握,預防潛在詐騙風險的形成。
2.加強行政監管
首先,政府職能部門可打造一個交易平臺,完善各方信息,完善征信體系的建設,以便給民間金融交易的有效性創造背景。具體操作可參考美國民間金融經驗,設置針對金融機構、商業機構以及客戶的全景式的信用體系,并且,在關注創設信息共享機制的過程中,進一步重視對公共安全、隱私、商業機密的保障。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還需要加強教育資金投入,尤其在高校的金融專業設置環節,需要更加細化、具體的為學生提供專業上的選擇,合理的優化課程設置,并全面加強高校教學的師資隊伍。在課堂教學的背景下,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專業學生可以成為合格的金融從業人員,充實國內民間金融的人才隊伍。同時,學校可定期舉辦金融公開課,給社會各界以接觸金融知識提供路徑。這也能夠對民間金融市場的風險防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最后,政府更需要對自己所訂政策絕對責任。眾所周知,由于政府政策的易變動性,有相當數量的民間金融的交易主體存在面臨高風險的情況,故而,政府在引導公眾預期的過程中,還需要創設出以自己政策變動而造成損失為標準的政策保險,從而規避因政策變動對民間金融體系產生消極的影響。
3.運用先進科技
隨著信息化的高度發展,電子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在涉及民間金融方面,也可以借助電子科技產品為風險防范夯實基礎。當前,在小額貸款企業中,監控設備已能對客戶和業務人員的言行有明顯的約束,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民間金融機構的規范化運作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尤其對于一些相關的違法違規的操作,可以明確到相應責任人員。隨著電子銀行的普及和推廣,讓一些民間金融的交易主體主要以網上銀行劃撥交易款項為主。在運用先進科技的基礎上,假如在交易環節發生潛在隱患,如發生借款者“跑路”情況,就能夠利用追蹤相應銀行賬戶以查看客戶資金流向來明確有關責任人員,進一步為后期的資金追查起到幫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民間金融企業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始終不高,甚至存在普遍的不公平對待。因此,國家更有必要出臺有關政策,真正去引導民間金融企業走向正規發展。例如,可以在符合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鼓勵一些已具規模、運營狀況良好的民間金融機構轉變為正規金融機構,抑或是允許民間資本成立民營銀行。這樣一來,對民間金融企業也可以實現常規的監督檢查,達到防控風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楚郢.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J].品牌(下半月),2015,15(08):159.
[2]高明.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7(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