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
摘要:從法律層面對物流業務進行全面的規范,可以促進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突顯了物流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物流的性質決定了物流業適用的法律規范,本文主要從對物流業的性質判定出發,著力在物流服務層面對物流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物流定性;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2;D923;D922.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對物流業的定性
物流業涵蓋了從原材料到商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物流不僅涉及到包裝、運輸、存儲、搬運等一般過程,而且涉及到信息處理、勞務糾紛、商運保險等環節,再加上國際間物流業務的不斷發展和拓展,物流領域涉及的法律法規事務相對較廣。對物流供應鏈上的所用環節進行定性是判斷物流領域相關法律適用的前提。物流業的定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1.服務性與綜合性
物流業從本質上講屬于有償的服務,它是以運輸為核心的集成了儲藏、包裝、搬運、配送等環節,以現代化信息手段為重點的服務過程。由于物流行業的環節眾多,涉及的法律事物相對復雜,對物流整個行業進行規范相對困難,而且物流行業涉及的法律事物又體現在國家法律、地方法規、國際慣例等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因此物流業在法律領域也表現出綜合性的特征。首先,國家法律、地方法規和行業性的操作標準都與物流有直接的聯系。其次,物流涉及到眾多的不同身份的參與者、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經營管理人員,其法律適用的范圍更有綜合性特征。第三,不同法律法規只能調整部分與物流業有關的事物,在客觀上造成了物流領域的法律法規的多樣性,影響到物流法律的適用范圍。
2.延展性與多樣性
物流領域涉及的部門多、人員多、交通工具多,物流活動的行政管理部門也相應的較多,首先,這使物流業既適用于民事法律有關的運輸合同、倉儲合同、保管合同等特殊法律合同等規則,也有相關的行政法律法規,例如,物流市場準入法律法規,物流行業標準化建設與操作法律法規,物流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等,使物流領域的法律法規有極大的延展性。其次,物流交易行業交易行為較為復雜,涉及的人員眾多,物流服務通常與多方建立了復雜的關系,例如,多方企業和個人約定的物流合同,物流合同的電子化,物流支付繳費領域糾紛等等,這些多種復雜關系和多種矛盾使物流業領域適用不現的法律,因此表現出物流領域法規的多樣性。
3.國際性法律特征
跨國貿易的不斷發展和增多,使物流法律適用范圍已經超出了我國法律規范調整的范圍,大量區域性和國際性的物流糾紛不得不使物流領域法律適用問題拿到國際的大背景下。首先,物流業務的國際性特征帶來了國際立法與各國法律適用的平衡問題,大量國際公約成為我國國際物流領域的適用范例。其次,物流業的法律問題超越了國家的界線,全世界通用的標準正在成為定性國際物流糾紛的法律適用的基本規則,這使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向著國際技術標準化與操作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4.技術性特征
與普及法律法規不同,物流行業與技術緊密相關,技術是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和進步的核心。目前整個物流行業都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電子商務運行過程。首先,物流業的運行始終都伴隨著復雜的高技術含量特征,物流業的法律法規必然涉及到大量的與技術有關的行業標準與操作規范。其次,技術性的規范必然成為物流領域法律適用的焦點,物流法律與物流技術緊密相聯,這是從法律角度對物流業進行定性的又一重要特征。
二、我國物流法的適用存在的問題
1.現有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用于調整物流行業的法律法規,現行的物流法律法規散見于與物流行業的相關的交通運輸、貿易、電子商務以及相關的行業技術標準當中。由于物流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物流法缺乏系統性,導致我國物流行業調整中存在沖突現象,致使物流法律法規的適用也不明確,這不僅弱化了物流法律法規的調節裁判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國物流糾紛難以有效適用某款法律條文。
2.現有法律法規規范性較差
由于我國物流法律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導致我國物流法律法規的調節性較差,法律效力也相對較小。首先,現行的物流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較差,很多由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頒布實施的法律條件的局限性過大,地域保護性較強,執行層次較低,法的適用范圍也相對較小。其次,這些散亂的法律條文在執行過程中不具有操作性,從而不利于積極的調整法律主體之間的利益。第三,由于物流法長期得不到根本上的完善,從而導致物流法無系統性可言,也使物流法缺乏國際話語權。
3.物流法的真空狀況明顯
由于物流法律法規有較強的技術性和科學性,特別是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散見的法規條文常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這導致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常常有真空地帶存在。首先,不少物流業的法律沖突沒有法律法規依據進行調整,不少新出現的問題都不能找到必要的法律法規來適用。其次,新物流技術發展較快,過時的行業標準文件與行業操作規范無法滿足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要,由于技術標準的要求不同導致的糾紛,常常使物流法律法規調整陷入被動。第三,各個地方政府執行的法律法規及標準不同,從而導致物流業發展緩慢,嚴重阻礙了我國物流業的進步。
4.難與國際物流法接軌
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國物流法律法規理應在更宏觀的視野上進行頂層設計,在微觀的細節上加調控。但是,我國物流法律法規發展較慢的現實,使我國物流法律還不能完全脫離以往計劃經濟時代的特征。首先,我國物流法律法規體系難與國際物流法有效接軌,使我國物流業難以適應現代國際物流業的競爭。第二,我國物流法與國際物流業的行業標準要求不一致,迫使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必須考慮做出相應的修改,以轉變當前在國際物流法律實務中適用性不足的問題。
三、結語
研究物流法律法規的適用問題應當從物流行業的定性入手,從而找到建立我國物流法適用的前提與基礎。由于物流業具有的服務性、綜合性、科技性、國際性等特征,使我國物流法的適用也充分暴露出了物流法律法規缺乏整體性、有效性、完善性和國際性等問題,因此需要我國物流法加快修整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孟琪.從發達國家物流法律建設看我國物流立法未來走向[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9):70-71.
[2]馬曉燕.論我國物流立法的基本思路和法律體系構建的基本框架[J].求索,2011(9):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