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若茜
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中國的教育體制也正在處在逐步完善之中。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每個階段的學生教育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并且設定了很高的教學目標。作為小學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小學數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建模思想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課程。但是,很多小學生并沒有進行過數學思想建模,更沒有這種建模思想,從而導致了他們不能準確地課程標準精神,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建模思想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建模思想;滲透策略
數學建模本質上就是對原始問題的分析、假設、抽象的數學知識過程,它變現了數學的產生以及數學知識間的關系。
一、建模的主要定位
1.基于學生的生活
數學建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背景,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將題目與社會熱點、自然、科學等結合在一起,用生活中的思考來代替學生教材中的問題。以此來開展教學,讓學生有問題意識,以及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價值所在。以探索學生興趣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在腦海中隱藏的問題,促使學生更好地將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相互結合,感知數學的存在。
2.基于學生的知識
小學數學建模由于學生智力尚未成熟所以不能立竿見影,要通過學生實踐的水平出發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首先,在問題的選擇上要符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要在學生可理解范圍內選擇問題,這決定建模的意義。其次,要以適合學生心理年齡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興趣來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然后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的差異,盡量使每個學生在數學建模中都能得到收獲;最后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追層推進,并巧妙地把握學生在建模當中的認知起點,感情起點等問題,激發學生去主導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基于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校要對每個年級的教學任務進行公正的劃分,當然這其中就包含了對學生建模思想的培養。在學生進行一年級的學習生活時,老師就要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建模思想進行系統的培養。比如在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學生會遇到認識大小、長短、多少的問題的時候,老師就要開始進行培養。開始講解10以內的加減的時候,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進行實地操作,讓他們對10以內數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如果在學習的開始,老師不給學生積極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的話,那么只會讓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不利于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
二、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究
近幾年在各種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中,建模思想都被廣泛應用,經過大量研究與實踐,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
1.問題預設策略
在對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調查與了解之后,認為小學數學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首先,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的數學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她的原型,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工具學科,需要經常被學生所使用。在數學建模中必須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所選擇的問題一定要典型,基于小學生的認識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有限,小學數學建模不同于一般數學建模。所以老師所選擇的問題一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次,問題的素材也一定要基于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以此保證學生能對操作、觀察、估計和計算的興趣。最后,必須突出建模中學生的主體價值,小學生具備數學獨立思考的能力,具體指的是進行問題的獨立思考與解決,絲毫不依賴他人。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是他們學習成績提高的重要基礎。問題的設置是由老師主導,然而在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當中,都是學生扮演主體。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2.模型應用策略
運用數學建模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數學本身的運用,另一方面就是數學之外的運用。簡單的來說,就是掌握數學知識,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采取何種策略,另一方面是由學生自身的知識以及經驗來決定,一方面如何表征問題決定。不同的問題表征,選擇的建模策略不同,解決實際問題時現表征,在采取適當的建模策略。
數學建模的方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創新與思維空間的拓展,在數學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結題思路進行拓展延伸,并在創新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快樂。例如下題:兩個工程隊合作進行道路建設施工,甲隊每天施工50米,乙隊每天施工45米,一共施工12天全部完成,求道路總長度。在這一題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可以按照傳統思維,先計算出甲隊、乙隊每天施工總長度,然后乘以天數得出道路的總長度。老師要求學生拓展思維:我們能不能對每一個隊的施工長度先進行計算,然后加起來變成總長度呢?學生在筆者的啟發下,很快得出了甲隊施工進度乘以天數加上乙隊施工進度乘以天數,同樣圓滿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思維創新引導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激發,他們在發散思維中探究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解題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這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具有較大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拓展的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三、總結語
小學數學建模類似于一種小型的科研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來體會實際生活與數學以及自身發展與數學的密切關系。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的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以及促進學生對自身知識的復習與重新審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由上文所述,研究數學建模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運用是十分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陳蕾.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三個關注點[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
[2]李羅平.淺談小學數學建模在數學活動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2(10).
(梧田南村小學 浙江 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