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趙揚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網絡時代是信息大爆炸時代,豐富的信息獲取資源,多樣的信息獲取方式,給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的汲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教育價值,以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進而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覆蓋面之廣,傳播速度之快,在傳統媒介上往往會遇冷的傳統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煥發新生。在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獲得了一種新態。傳統文化內容的豐富性使其極具研究價值,而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多元性使其極具開發價值,這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凡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一、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教育價值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為大學生營造一種接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氛圍,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體現出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價值。
1.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資源,這些優秀資源亟待發掘和運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網絡,國外的一些價值觀和國內的網絡文化都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一定沖擊。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經甚為必要。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荀子的“禮”、韓非子的“法”等思想,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人格品質和理想情操,從而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于謙的“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等名句充分體現了古人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操,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蘇軾的“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陸游的“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做鬼雄”等古句對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優秀品格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是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厚的歷史來源和現實基礎。
2.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互聯網時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網絡上信息海量但又良莠不齊,大學生如果把握不了一個度,就很容易造成過度依賴網絡,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根本精神。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積極的作用。中國的儒家文化特別注重對人格的追求以及個人修為,在健全人格的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等都對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發揮的優勢,是高校健全大學生人格的必要選擇。
3.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當下,我國正處于深刻、急劇的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網絡上形形色色的各種誘惑,深刻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僅僅依靠法律法規約束不良行為,還無法從本質上奏效,這就需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內核,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正確的道德風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倡導的價值觀,如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相得益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體現了黨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提煉。優秀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社會主流價值共識,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民認同感,有利于維系社會的穩定發展,也有利于應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分化和西化中國的惡勢力。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養大學生民族情懷、理想信念、行為方式的作用,從而有效遏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維護和傳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互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元文化的機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行為方式產生一定影響。如果還不采取行動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那么青年學生會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陌生,直至淡忘,這也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障礙所在。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
1.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的缺失
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生出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程度不高和價值認同的缺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文化知識比較缺乏。第二,傳統文化意識比較淡薄。第三,少數同學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缺失。
2.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課程設置中的缺位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而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還沒有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有些高校開設了“國學”、“易經”等選修課,但是教育者對其內容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哲學、道德、處世等方面的知識挖掘不深,主要還處于講授表面知識的教學狀態。由于高校缺少對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課程設置,使教師無法全面系統地傳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進而弱化了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度和價值認同感,難以形成文化共鳴。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不重視,無法形成清晰有效的教學內容,不能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理論課程。如果高校一直沒有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那么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的過程仍將困難重重。
3.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脫節
信息大爆炸時代,網絡垃圾信息勢頭兇猛,各種文化思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西方國家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也通過網絡這種便捷的、強有力的、阻力小的手段得到迅速傳播。各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蕩,造成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和不確定性,給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帶來較大沖擊,容易使理解和判斷能力欠缺的大學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也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重要影響。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階段,所以必須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校承擔著傳授知識和立德樹人的艱巨任務,任重而道遠。當前高校更多的是注重傳統文化的理論教育,缺少必要的社會實踐。理論知識如果缺少社會實踐的支撐就顯得蒼白空洞,致使大學生難以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給自己學習生活帶來的改變,一旦大學生發現觀念和現實產生沖突矛盾的時候,就會以無用論的眼光去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只能停留在學在表面的狀態,弱化了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致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弱。
三、互聯網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深受網絡的影響,所以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1.充分依托網絡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當代大學生講求個性,追求新奇,興趣廣泛,所以必須與時俱進并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高校應該結合社會熱點,在優秀傳統文化中融入更多的人文關懷,營造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利用互聯網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文字、圖片、錄像進行再加工,優化成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教育資源,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趣味性和動態感,寓教于樂,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悟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忱并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順應時代潮流,采用微博、微信、QQ等多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利用這些網絡平臺開展各種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在網絡頁面推送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的專題介紹,提高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并設置一些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有獎答題,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德效果。
2.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有效融合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兩者可以實現內容上的有效對接。高校可以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將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設置為必修課與選修課,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為教學目標,添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讓每個大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習和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對其存在價值的認同。有些時候不是大學生不喜歡優秀傳統文化,而是缺失專門了解的渠道,再加上沒有興趣的支撐,大學生自然而然就不會去關注優秀傳統文化。所以,高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很有必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而且還能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能不斷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熟練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師以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為切入點,借助互聯網,通過互動式、探究式、討論式方式傳遞給學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政治素養,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3.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動聯系學校所在地或周邊城市的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建立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現場教學活動,這比課堂教學更讓學生們印象深刻。教育者可以帶領大學生參觀一些名勝古跡和文化展覽,加深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德在實踐中得以鞏固和升華。校園社團活動是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內涵。可以根據不同社團的優勢和大學生的特點,結合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積極向上、形式多樣、趣味新鮮的活動。比如舉辦不同朝代的時裝走秀活動、古今文化對比的辯論會、方言大賽、經典話劇表演等,通過大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文化底蘊。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網絡,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更高效高能的方式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現實動力,大學生作為“中國夢”的年輕踐行者,應該具備必要的優秀傳統文化修養。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一方面可以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參與,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實現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 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
[2]常會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 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 報,2015(4):11-12.
[3]林燚寧,李其軍. 新媒體時代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探究[J].廣西教育,2015(35):43-44.
[4]蔣海軍.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 建與思想教育,2015(15):86-87.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