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澤
摘要 黨中央、國務院指出,要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為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指明方向。本文以山東省濱州市為視角,在調研的基礎上,指出濱州市農村土地流轉成效明顯,呈現出流轉規模擴大化、流轉方式多樣化、流轉主體多元化、流轉管理日趨規范化的良好態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土地流轉進程。通過對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對策。
關鍵詞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成效;問題;對策;山東濱州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285-02
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實行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和辦法,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有效地推進了農業經營模式的創新和適度規模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1 濱州市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現狀分析
濱州市農村土地流轉具有流轉規模擴大化、流轉方式多樣化、流轉主體多元化、流轉管理規范化的特點。
1.1 流轉規模和趨勢
全市農村土地流轉近年來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截至2015年底,全市耕地總面積38.32萬hm2,農村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36.95萬hm2,家庭承包經營農戶84.12萬戶,土地流轉面積9.89萬hm2,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26.77%,比上年增加3.72萬hm2。
1.2 流轉形式
土地流轉形式包括轉讓、轉包、出租、互換、股份合作等。其中,轉讓1 486.67 hm2,占1.50%;轉包4.57萬hm2,占46.21%;出租3.53萬 hm2,占35.69%;互換2 313.33 hm2,占2.34%;股份合作2 013.33 hm2,占2.04%;其他形式流轉1.22萬hm2,占12.34%。
1.3 家庭承包耕地流轉去向
從土地流轉去向看,流轉入農戶的面積4.13萬hm2,占41.76%;流轉入農民合作社的面積1.88萬hm2,占19.01%;流轉入企業的面積2.01萬hm2,占20.32%;流轉入其他主體的面積1.88萬hm2,占19.01%。其中,流轉土地用于種植糧食的面積4.07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41.15%。
1.4 流轉土地農戶數及合同簽訂情況
全市流轉出承包耕地的農戶共有16.57萬戶,占家庭承包經營農戶總數的19.70%,比上年增加3.65萬戶;共書面簽訂耕地流轉合同12.24萬份,比上年增加2.78萬份;簽訂流轉合同的耕地面積共有 6.05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61.17%,比上年增加2.02萬hm2。
1.5 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情況
通過加快土地流轉,全市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得到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得到創新,形成了一定數量的規模經營主體,以農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截至2015年底,全市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經營土地規模在3.33 hm2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共有9 963個,其中,農戶8 800個、農民合作社752個、家庭農場290個、企業121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1.04萬hm2,占農村耕地總面積的28.81%[1-3]。
2 取得的成效
2.1 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及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
大量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積極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與觀光農業,土地實現集約化與規模化,生產經營實現標準化與產業化。大批企業、農民合作社與種養大戶成為土地流轉的主力,助推了農業標準化生產與農產品深加工,促進了農戶與企業及市場的高效對接。
2.2 促進了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土地通過流轉集中到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手中。這些經營主體規模大、資金多、管理水平高,采用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等現代經營方式,將許多農業新技術、新模式引入到生產管理中,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規模經營和現代化發展。鄒平縣臺子鎮張博菜椒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農民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的方式,建起了菜椒生產基地。合作社統一購進生產資料,聘請技術員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進行標準化生產,產品產量高、質量好,全部銷往壽光批發大市場,價格是當地菜價的2~3倍。入社社員平均每戶有1名勞動力在合作社長期工作,參與經營,月工資在1 300元左右,收入穩定可靠[4-6]。
2.3 促進了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據統計,全市因土地流轉涉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農戶11.9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28.48萬個,其中全家外出務工經商農戶數1.45萬個。沾化縣南五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棉花種植統一經營、機械化作業,往年的男女老少齊上陣變為只需2臺拖拉機作業,將剩余勞動力解放出來,其通過外出務工或自主經營,每人每年收入24 000元左右,全村就能夠收入200萬元左右。僅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這一項收入,每戶就增加2萬元以上。
2.4 利于農業招商引資和對農業資金投入
大量農業經營主體“巧借”市場經濟,實現土地集約化發展,“嫁接”土地的方式特色鮮明。無棣縣俊棣苗木公司在小泊頭鎮流轉土地433.33 hm2,投資5 000余萬元建設高效生態林業示范園,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探索發展“上林下苗”林下經濟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土地流轉規模不夠大
總體看,全市土地流轉比例還不夠大,零散轉包多,規模經營面積還較小,集約化程度較低,土地規模經營效益還不明顯,與全省、全國先進地區相比尚有不小差距,特別是與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3.2 土地流轉不規范
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主要是自發進行,手續不完備,口頭協議多、書面合同少,引發糾紛的隱患大。有些雖簽訂了流轉合同,但合同內容不完善、條款不規范,容易引發矛盾和糾紛。
3.3 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
全市土地流轉市場發育還不完善,作用發揮尚不充分,仍存在著土地流轉信息不暢、服務不到位等現象。
3.4 政策扶持不到位
一是可操作性差。近幾年,各級政府雖出臺多項激勵獎勵政策,鼓勵發展多形式的規模經營,但因可操作性差,促進作用難以發揮。二是無激勵機制。由于受財政困難等因素制約,濱州市各地沒有出臺針對土地流轉的具體獎補政策,土地流轉服務專項經費也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影響了土地流轉中介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土地流入方的積極性。三是扶持力度小。政府對規模種養大戶、經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還相對較少。四是融資渠道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目前在濱州市還處于試點階段,土地規模經營主體難以得到金融機構及時有效的信貸支持,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涉農企業、組織和個人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制約了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7-8]。
4 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的對策
今后,要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4.1 建立土地流轉領導推動機制
各級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組織領導,盡快制定信貸扶持稅收等相關激勵優惠政策,引導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推進土地流轉,各級財政可拿出專項獎勵資金,對流轉入農戶土地實行規模經營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進行獎勵扶持。加強法律政策宣傳,明確輿論導向;尊重農民意愿,強化工作指導;按照“三不得”要求,規范流轉行為。
4.2 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健全完善承包合同取得權利、登記記載權利、證書證明權利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堅持進度和質量并重的原則,堅持依法依規有序操作,確保進度服從質量。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認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總結推廣基層典型經驗,認真做好土地確權資料、檔案的管理和土地確權數據庫建設工作,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利用好土地確權登記的成果,建成省、市、縣、鄉四級統一的土地承包經營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同時,落實抵押擔保權能。借鑒外地經驗,探索向土地經營權流入方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書,為土地經營權效能的進一步發揮提供依據。
4.3 建立完善土地流轉管理機制和市場運作機制
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引導、規范和扶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現階段重點是在試點的基礎上,建設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進農村產權公開、公正、規范交易。強化基層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加大對縣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土地流轉監測制度,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服務。引導流轉雙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提高合同簽訂率,引導規范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經營新格局的形成。
4.4 加強矛盾糾紛調處
健全完善“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調解仲裁工作制度,充分發揮縣仲裁庭、鄉調解庭、村調解小組等鄉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體系的作用,提高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工作規范化水平,全面開展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工作,積極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各縣(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法》規定,將土地仲裁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工作經費,妥善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4.5 大力培育規模經營主體
通過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4.5.1 培育發展專業大戶與家庭農場,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培育更多的種養大戶,成立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制定不同生產領域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與扶持獎勵辦法。
4.5.2 發展農民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分散的農戶組建專業合作社,興辦不同類型的合作組織,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耗費人力、財力較大的涉農項目可由合作社承擔。按照“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標準化生產、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營銷、統一技術和培訓服務”的“六統一”原則,開展合作社生產和經營。
4.5.3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揮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帶動作用。一方面,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種養業,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探索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的準入與監管制度,遏制糧地“非糧化”與農地“非農化”。
4.5.4 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農業生產全過程實行統一服務。逐步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服務體系。
5 參考文獻
[1] 楊光.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缺陷與完善對策[J].當代經濟研究,2011(10):88-92.
[2] 袁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踐、政策與法律三維視角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1(12):10-18.
[3] 袁鋮.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創新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0(10):25-31.
[4] 蒲方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利益平衡機制研究:以農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轉包或農地的租賃為視角[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78-83.
[5] 劉兆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調研[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2):63-67.
[6] 黃河.試論農地政策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保障法律制度的構建[J].河北法學,2009(9):33-39.
[7] 文新.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9(10):91-93.
[8] 牛梅武,劉光遠,于言青.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析:以新疆北疆地區為例[J].現代物業,2009(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