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順通
摘 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模式下的“經濟導向”企業發展模式弊端逐漸凸顯。盲目的追求企業經營效益,并不能讓企業真正的走向市場頂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博取一席之地,只會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發展浪潮下逐漸被淘汰。以當前企業文化構建工作開展的情況為基礎,綜合中國傳統文化特點,論述傳統文化應當如何在企業文化構建中加以應用。
關鍵詞 傳統文化 現代企業 文化結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點,廣泛吸納了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多種思想,最終形成了當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一種思想形式。這種思想形式包容了各家所言多元性傳統文化,特點鮮明,下文將加以闡述。
一、傳統文化對當代企業文化構建所產生的影響
(一)仁愛思想、以和為貴
仁愛思想和以和為貴,是我國古代比較推崇的兩種思想,注重和諧統一。和諧統一的內容不僅集中在人和自然相互之間和諧共生,同時也在強調人和人之間的相互協調。儒家以和為貴思想,在當今企業文化中加以應用,應該更加強調人和人之間的身心和諧,側重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可以有效調節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矛盾以及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
人和人相互接觸中,儒家更認同將“愛人”作為出發點,最終才能實現人恒愛之。在個人修養方面,強調人要講禮貌、要守信用、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寬容待人。在處事之道方面,要講究禮儀、要講究禮節。孟子比較提倡天時、地利、人和觀點。荀子則認為,和乃是天下之大道。以和為貴的基本思想,對促進當代社會發展,解決社會矛盾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以和為貴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和氣生財的處事方式,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則體現出了群體合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幫助企業構建和諧的商業活動環境。想要將這些理念完全的融入到企業思想文化構建中,就必須要認識到不同員工之間、不同部門之間、不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之間和諧共處。
(二)民為邦本、以人為本
民為邦本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企業應當學習的管理思想,而且這一思想在先秦時期就已經被人們所提出。從整體上來看,前些年常見的傳統意義層面的民本思想,可以理解成民眾,乃是國家的主體,同時也是國家構成的第一要素。作為管理者,要利民惠民、保民安民,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一直長盛不衰。孟子言:得乎丘民而為天子,也是該理念的一種側面反映。
秉承以人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理念,將民為邦本理念融入到日常企業文化建設中。所以從該角度來看,現代企業也可以被人視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表現形式。以人為本,就是在企業日常管理中,要時刻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并不斷的加強人才培養、尊重企業人才,如果企業人才提出一些在可接受范圍內的要求,要盡量滿足,并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與工作氛圍,進而調動人才積極性與人才的創造性,人盡其用。當今的企業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良好的地位,就必須要先調動企業內部員工日常工作積極性以及員工的創造性,但是這種工作積極性的調動,離不開企業管理理念,只有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證后續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義利并重
“義”、“利”關系,在我國歷史上一直被提出,而且已經在國內延續了數千年。儒家關鍵人物,都是重義輕利的形象,而從孟子開始,將義和利相分離,讓二者保持在對立面,宣揚義,貶利,這種思想在當代顯然是不適用的。雖然孟子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但是我國傳統文化也不能以偏概全,完全不講利,只講究義。所以企業也要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以及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企業想要運營,就必須要關注利益,將追求利潤作為日常工作的基本條件,但是這一切都必須要將“義”作為前提。日本的企業家曾經提出“利潤服務報酬理念”,提倡企業努力獲取正常來源狀態下的利潤,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必然會被時代潮流所淘汰。即便在一次經營中獲利,企業的形象也會受到損傷。企業運營,要將社會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如果國家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發生了沖突,要犧牲自己利益,維護國家的利益。
三、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促進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構建企業內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文分別從兩個方面出發,詳細的論述了應當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構建中,希望可以為日后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德彬.淺析我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德育的影響(上)——評《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現代德育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121.
[2] 閆經緯.從日本傳統文化看對現代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7):159.
[3] 王瑞永.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及其借鑒[J].科學與管理,2010(0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