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進行課程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但是,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困境。本文從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困境出發,提出改革的方法和建議,不斷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困境;方法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在提高教學效率上的作用都不明顯。因此,進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形式提高教學效率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首要目的。新課改是針對教學現狀提出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也因此進入了困境。
1.觀念跟不上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首先要轉變觀念,但是縱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的學習和興趣多是受教師的影響。目前,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以及對分數的追求。教學觀念和現在的形勢發展并不完全符合,如今是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網上資源豐富多彩,學生所接觸到的東西很多,學生所需求的東西更多。如果教師還是依照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既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無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
要想跟上新課改的腳步,學校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教師的進一步學習和開展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工具,使學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源。但是,我國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東部發達城市占據大部分優勢資源,西部邊遠地區學生的上學問題還需解決,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變革更不用提。有些地處偏僻的學校需要志愿者前去擔任教師,在較為貧困的地區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更拿不出資金支持教師出去學習,更不可能讓教師通過各種新穎的方式變革課堂。教師所接受的知識有限,學校的資金有限,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二、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斷變化,教學也應該隨之進行變革。要想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1.教師要加強學習
時代不斷發展,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余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新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并與自己的教學方法相融合,改變傳統的、固化的教學方法,以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教學。語文課程涵蓋了各科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最為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語文教師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學習其他各科知識,在講解到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其他相關課程的興趣,一舉兩得。
2.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
現在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網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網絡的快速和便捷也給人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時候,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豐富自己的課堂。小學生正值愛玩、好動的年紀,在有限的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提升教學效率。
3.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
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貧困偏遠地區的教師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接觸到的知識不豐富,學習也更為機械,這些對于學生以后各個階段的學習來說是不利的。因此,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是極為重要的,從政府層面來說,應該加大對偏遠地區的教育資助,幫助地方建設學校,并引進相關器材設施,吸引大量人才來此教學;學校層面上,也要重視教學改革,定期選送教師去學習深造,同時鼓勵教師不斷進行課程改革,推動教學效率的提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順應時代潮流,真正推動語文課程改革,使教學脫離傳統教學方法的桎梏,真正使學生樂學、愿學、愛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推動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中華.新課程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0(10).
[2]黃霞.試論新課標下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