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嵩
摘 要: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實用性的學科,保證語文教學質量,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其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幫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興趣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
興趣教學法將教學與興趣合理結合,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接受課堂知識。與傳統教學手段不同的是,興趣教學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此種教學法更加注重快樂氣氛的營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采用興趣教學法,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1.興趣教學法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自身的興趣驅使。如果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毫無興趣,在課堂學習中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師安排的內容,不具有自主學習意識,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和質量。興趣教學法是基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的教學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語文學科。
2.興趣教學法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興趣教學法,可以有效融合各種教學手段,并且通過設置的各種教學情境,合適設置疑問和懸念,小組之間組織討論和比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的策略
1.提升課堂語言的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作為小學語文的重點教學內容,寫字和識字教學必須滿足語文課程標準,使學生能夠喜歡并主動學習漢字,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提升語言的趣味性,一方面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融洽,另一方面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在認識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增強課堂情境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教材知識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審美興趣;同時展開說話訓練和朗讀訓練,加強教學環節的緊密性。如在講解《小小的書櫥》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書櫥以及通過書櫥獲取的知識等,學生均能保持積極的情緒,踴躍發言;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圖片,如季節的變化特征、動物的各種表現、氣候變化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只有保持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煥發魅力。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開展歌曲復合式聽寫訓練。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歌曲,可以讓學生在歌唱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選取兒歌時,必須保證兒歌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適合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其次,開展競賽激勵活動。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教師可以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知識。最后,做游戲。游戲可以讓人快樂,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游戲不具抵抗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游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保持學習活力。在學習一些新的漢字和詞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語文知識。
4.合理使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大綱要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得到了普遍運用。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多媒體具有更多的優勢,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枯燥、單調的內容變得形象化和趣味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向學生傳播教材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下放松身心展開學習,有效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興趣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提高對興趣教學法的重視,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采用。
參考文獻:
[1]姚秀萍.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科學導報,2016(3):17-18.
[2]宋艷俠.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5(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