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邁進。當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雖然融入了很多教學手段,但并沒有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以及分析思考能力至關重要,必須要加強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標準的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也在進行調整和創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創新型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開展情境教學,貼合生活實際,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與現狀
在以往的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較少且簡單,教學模式多采用灌輸式文字教學。單純的文字教學會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過于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此外,教師莊正、嚴肅的教學狀態會讓學生感到畏懼,害怕與教師溝通,不敢向教師提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課堂氣氛緊張、沉悶。
二、提高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避免讓學生產生緊張、壓抑的情緒。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對于存在疑問的問題也可以跟學習小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并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對小組內出現的集中性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
2.情境教學,融入生活。課堂氣氛較為壓抑和緊張,會讓學生感到坐立不安,精力不集中,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在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設置為一個具體的情境故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課文中,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分別通過對話等方式展現故事的感情色彩,通過領略故事的起伏來感受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主人公的內心感受,體會主人公的語言和內心活動,從而更好地解釋其想要葫蘆而不要葉子的內心活動。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3.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融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小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感到枯燥乏味,漸漸失去興趣。因此,在低年級小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更多創新型教學手段,如在學習《坐井觀天》的課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屏幕來展現青蛙坐井觀天的情形,具體生動的形象和視覺效果勢必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專注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教師也可以應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處理教學課件,將傳統的灌輸式文字教學制作成動漫、圖形或者視頻,讓單純文字教學手段轉變為情趣化教學手段,小學生會對視頻或者圖像等更感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將自己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和教學方案等進行展示,按照方案的步驟進行授課,甚至會直接講解習題答案,看似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
5.開展課外活動。要想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就要加強課外活動的開展,并選擇有積極意義的課外文章供學生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融入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并將活動中的實例與課文內容關聯,讓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感受到語文思想的精華,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總結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不僅關系著小學生后期學習中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習慣、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還影響著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識。因此必須要采用新型教學模式,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迪.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2]韓曰岐.論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