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菲
摘 要:歷史教材主要由文字和課本插圖兩種形式的內容組成。相對于文字而言,課本插圖所描述的內容在直觀性、生動性方面具有極為顯著的優勢。本文從課本插圖的類型入手,對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課本插圖;初中歷史教學;運用
心理學認為,在理解速度和選擇偏好方面,圖片形式內容的理解優勢顯著優于文字形式內容。歷史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為了保證其德育作用的合理發揮,教師應該合理利用課本插圖,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使學生加強對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的理解。
一、課本插圖的類型
1.概念圖類型
概念圖是指對歷史教材中所設計知識的一種圖形解釋。以樹狀概念圖為例,教師需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從樹狀圖中找出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要素,進而降低所學內容的學習難度。
2.地圖類型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地圖類型課本插圖主要包含以下兩種:第一,基于事物形態的課本插圖,如某位置的形狀描述地圖、某城市的大小描述地圖等;第二,基于分布特征的課本插圖,如描述某城市中的歷史遺跡分布特征。
3.漫畫類型
漫畫類型的課本插圖是指按照簡化或者夸張的原則描述生活中的相關對象或者情境。漫畫類型的課本插圖通常蘊含著一定的趣味性或者諷刺性。因此,這種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教學主題。
4.景觀圖類型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景觀課本插圖主要包含社會景觀和自然景觀兩種形式。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課本插圖而言,這種類型圖的出現概率相對較高。從效果層面來講,景觀課本插圖可以將所描述對象的關鍵特征、突出特征有效描述出來,因此,利用這種課本插圖可以起到識別教學重點的效果。
5.統計圖類型
這種類型的課本插圖是指依據教材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利用平面分布直方圖、曲線圖等不同形式,體現研究對象之間的內在關聯或者變化規律。對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而言,統計圖的應用優勢在于其直觀性特點較為明顯,利用這種課本插圖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獲知被描述對象的關聯關系或變化規律。
6.史料圖類型
這種類型是指某一歷史記錄資料的影像資料。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材中的“探究清明上河圖展現的社會風貌”一課為例,教材中包含的《石渠寶笈三編》節選就是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的評價史料——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史料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
二、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以北師大版歷史教材為例,對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1.基于課本插圖的提問式初中歷史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提問具有強化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程度的作用。課本插圖是初中歷史教材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教師可以利用其適時開展提問。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材中“夢想成真的時代”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課本插圖《多利》向學生提問:多利的繁殖技術和原理是什么?多利的出現有什么意義?在這種問題情境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有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基于課本插圖的初中歷史教學導入
對于初中生而言,課堂導入環節的加設具有降低教材知識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多種作用。相對于其他因素而言,將課本插圖作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要素,能夠更好地發揮導入環節的作用。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中的“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一課為例,在該部分,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京師大學堂校牌和大學堂舊址》這張圖片開展導入教學:北京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它的前身正是圖片中設立于清末民初期間的京師大學堂。
3.基于課本插圖的解釋式初中歷史教學
除了上述兩種作用之外,課本插圖還具有解釋教材中文字內容的重要作用。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材中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宋人科舉考試圖解釋宋代時期我國的科舉考試情況:宋朝的科舉考試共計三個等級:州試、省試、殿試。從圖中可知,每個考生的考試都被限制在自己的座位上進行(防止考生作弊)。通過州試的考生可以參加省試,同理,通過省試的考生會獲得殿試資格,由皇帝欽點本次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與單一的講解相比,課本插圖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宋朝時期的科舉考試情況(考生座次的單獨設立,監考等)。因此,課本插圖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初中歷史教材中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
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極為復雜。為了保證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對教材中的課本插圖加以重視,根據具體的課本插圖類型,選擇適當的應用方式。
參考文獻:
[1]劉單丹.論插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煙臺:魯東大學,2015.
[2]趙紅煜.巧用插圖,優化課堂——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1):141-142.
[3]麻瑞標.課本插圖在《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作用[J].文教資料,2009(3):155-156.